【別只顧沉寂在悲觀中 銅價逆襲不是不可能】現在市場都在擔憂銅需求,尤其是占全球總需求45%的中國。悲觀的預判伴著不樂觀的現實,銅價似乎帶上刑判的枷鎖。不過,歷史上,銅價走勢往往出乎意料。
今年8月,LME銅價一度跌至六年新低4855美元/噸,不過隨后持續反彈,本周已經回到5300美元上方。然而,銅價依舊看起來搖擺不定,今年以來累計下跌16%,許多空頭還在宣稱將繼續下跌。比如,高盛近期預計,銅價將在今年年底跌至4800美元,明年則將進一步跌向4500美元。而如果一系列不利因素集中出現,銅價甚至可能跌破4000美元。
另外,據悉,德國銅生產商阿魯比斯集團敲響了長期合同年度談判啟動的鐘聲。該公司宣布明年將以每噸溢價92美元交付陰極銅,低于今年的110美元。
阿魯比斯獲得先行者優勢,市場預期智利Codelco年度談判可能也會有類似的降價行為。2014和2015年Codelco在歐洲地區的溢價都在112美元,高于阿魯比斯。不管怎樣,銅溢價下調是確定的了。
現在市場都在擔憂銅需求,尤其是占全球總需求45%的中國。悲觀的預判伴著不樂觀的現實,銅價似乎帶上刑判的枷鎖。不過,歷史上,銅價走勢往往出乎意料。
最近,國際銅研究組織(ICSG)預測今年銅供應過剩只有4.1萬噸,該機構4月預測過剩量高達36.4萬噸。同時明年則從過剩22.8萬噸調整為供應短缺12.7萬噸。那么4月以來市場到底發生了什么讓ICSG的預測發生如此大的變化?
發生了很多事情,用ICSG的話來說就是“從過剩到短缺反映了2015年5月以來市場形勢的顯著變化”。
中國經濟放緩導致ICSG大幅下調今年全球銅需求預測,從增長0.6%調為下降1.2%。中國表觀消費預計將持平,表觀消費包括中國國內產量、可見庫存變化和凈進口。
但實際消費量卻是另外一回事,很難計算。ICSG指出,有機構預測中國潛在的實際需求增長從4月的4.5-5%下調至3-4%。這意味著表觀需求和實際需求之間的差距可以由未報告庫存變化來補充,如上海港口保稅倉庫的庫存。
至于昍 ?年,ICSG僅小幅下調全球需求增長速度,中國表觀需求從3.1%降至3%。值得注意的是,ICSG下調了2015年供應過剩量,同時還預測需求減弱,那么一定是供應端出現了變化。
該機構下調今年開采產量增長速度至1.2%,4月預測4.4%,同時明年增速從5.1%降至4.2%。就目前來看,這是毫無意義的。今年,銅礦供應事故不斷。
必和必拓和力拓等大型生產商在今年初都大幅下調今年產量目標。此后,銅供應受到很多不可預見的沖擊,從智利勞工糾紛到全球各地的惡劣天氣再到贊比亞和剛果等非洲主要產國長期的電力短缺。
顯然精煉銅市場向平衡方向變化,ICSG將今年精煉銅產量增長預測從4月的4.1%降至0.8%,遠低于去年的7%。精煉銅產量通常更容易預測,相比開采產量,不會受到采礦相關的技術問題影響。
此外,市場環境還有其他一些顯著的變化,也就是價格相關的減產。
銅價下跌正在導致越來越多的“傷亡”。大部分完全關閉的是一些高成本的小項目,如Aura Minerals位于墨西哥的Aranzazu礦、Revett Mining位于美國的Troy礦和First Nickel位于加拿大的Lockerby礦。
就數量和市場影響力而言,像嘉能可、Freeport McMoRan和美國熔煉公司這樣的“大家伙”自愿減產效果更大。而這些公司減產的項目幾乎都是采用溶劑萃取-電積法生產的精煉銅的。
嘉能可減產的40萬噸包括剛果的溶劑萃取-電積產能和贊比亞常規冶煉項目。Freeport減產的位于美國和智利El Abra 礦的13.6萬噸以及美國熔煉公司減產的美國的3萬噸和智利Collahuasi礦3萬噸都是采用這種技術。ICSG預測今年全球溶劑萃取-電積法生產的銅產量將減少4%,同時明年繼續減少4%。
正是過去幾個月這種銅生產形勢的變化促使ICSG重新評估今明兩年的供求平衡。
由于這種礦山的減產直接影響到精煉銅供應,而不必通過供應鏈的冶煉階段,因此減產效應被放大。就像ICSG預測所表現的那樣,突然之間,銅市看起來一點也不悲觀了。
ICSG也承認,由于種種原因,全球市場平衡可能會與預測有很大的出入。供應過剩4.1萬噸和36.4萬噸之間的差距相比全球2300萬噸的市場規模幾乎是在統計誤差允許范圍內。
關鍵是趨勢發生重大的轉變,市場向供應過剩減輕甚至向供應不足的方向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