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交通部下發了《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專車”行業的首份全國性監管文件終于出臺。
昨日交通部下發了《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專車”行業的首份全國性監管文件終于出臺。《辦法》規定,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者實行市場獎勵、促銷等行為應當符合相關法規規定,并提前10日將獎勵、促銷方案向社會公告;經營者不得有以排擠競爭對手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價格提供運營服務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目前,一般商家的獎勵促銷行為隨處可見,無需提前公告或接受監管。但對于《辦法》里的這一條,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城市交通室主任程世東認為,是因為網絡預約出租車市場“可能形成寡頭格局”。
中國的網絡約租車發展至今,通過不斷的“大魚吃小魚”,市場集中度已經很高,尤其是在滴滴與快的合并之后。根據易觀智庫的數據統計,至2015年二季度,滴滴快的、Uber和神州專車分別以82.3%、14.9%和10.7%的覆蓋率占據中國專車市場的前三名。
“目前專車行業很多促銷可能是正常的市場行為,但是不排除如果在寡頭格局下,會出現不正當競爭、大企業擠壓中小專車企業的情況。”程世東稱。
另一方面,“專車”企業的大肆補貼行為,會在短期內對傳統巡游出租車造成沖擊,最終的結果很有可能是乘客吃下“惡果”。
“專車”原本是高端定位,與較低價位的傳統出租車分別提供不同層次的服務,二者之間的競爭關系并不強。但“專車”企業憑借大規模補貼,短時間內就將原本低端市場的需求吸引了過去,雖然從表面上看是乘客受益,但是從長遠來看,這并不是一個好現象。“一旦網絡預約出租車停止補貼,回到高端價格,一部分消費者只能選擇回到低端市場來,但此時的巡游出租車企業可能已經被擠壓的‘死掉了’,市場上已經沒有低端服務的提供者了。”上海交通大學經濟學副教授黃少卿稱。
多位專家認為,網絡預約出租車和傳統巡游出租車應該形成一種錯位經營,提供差異性服務,相互獨立又相互補充。即便將來兩種業態會相互融合,“這個過程應該慢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