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上海自貿試驗區服務長江流域研討會上海舉行。來自長江流域48家園區代表和專家就加強上海自貿試驗區與長江經濟帶的深入融合展開討論交流。
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朱民在研討會上表示,上海自貿試驗區經過近兩年的制度創新,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方面的集聚輻射效應正在逐步顯現。
具體表現在:積極搭建境外投資平臺,努力成為長江經濟帶企業走出去的橋頭堡;服務長江經濟帶區域大通關一體化,帶動長江經濟領域國際貿易產業發展;推進金融制度創新,更好服務長江經濟帶實體經濟發展。
朱民表示,上海自貿試驗區已經成為吸引國內知名企業和產業基金“走出去”的橋頭堡。自貿區搭建的境外投資服務平臺,可以為企業境外投資提供事中、事后持續跟蹤和全方位服務,正成為包括長江經濟帶在內的越來越多的企業的選擇。
如今年9月21日宣布的全球首只綠色絲綢之路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綠色絲綢之路股權投資基金”(簡稱“綠絲路基金”),即將落戶上海自貿區?!熬G絲路基金”可以依托試驗區境外投資服務平臺,按照一般項目的備案管理手續,成功快速完成人民幣跨境投資并購等業務,極大提高投資效率。
據統計,截止今年1-8月份,上海自貿試驗區累計辦結境外投資項目360個,中方投資額126.84億美元,中方投資額是截止2014年底自貿試驗區境外投資額的3倍多。(8月底,上海自貿試驗區累計辦結境外投資項目510個,中方投資額達166.13億美元。).
據介紹,在服務長江經濟帶區域大通關一體化,海關總署推出了多項制度創新,推動了通關效率的大幅提升。比如,通過智能化管理,車輛通過自貿區海關卡口的時間,從6分鐘縮短為45秒,每天通車能力提高8倍。英特爾的貨物從上海轉運到成都,只需要2天,整個長江黃金水道的通關能力大幅提升。
2014年9月海關總署啟動的長江流域大通關體制改革,形成了長江經濟帶“十二城海關如一關”的格局。僅江蘇一地就有8萬多家進出口企業,70%以上貨物從上海口岸出口,特別是蘇南地區95%以上的貨物從上海走。
此外,上海自貿區“單一窗口”1.0版的成功運行在長江經濟帶各口岸發揮了積極的示范帶動效應。目前,自貿試驗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1.0版上線運行,涉及17個口岸監管部門,超過600家企業在“單一窗口”辦理相關業務。接下來,還將依托電子口岸公共平臺,進一步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加快推進形成電子口岸跨部門共建、共管、共享機制;加強長江經濟帶地區間的互聯互通,包括基礎設施、信用信息和企業信息等方面的共融共通。
在金融助力實體經濟發展方面,上海自貿區依托于自由貿易賬戶,積極為自貿試驗區內企業與境外企業提供了本外幣跨境融資服務功能。此外,跨國公司總部外匯資金池集中運營管理和跨境人民幣雙向資金池業務為自貿試驗區企業實現集團內部各關聯企業之間的資金跨境劃轉提供了高效便利的渠道。
據上海銀監局統計,今年1-8月,上海銀行業機構累計跨境結算金額為6.3萬億元,跨境資金池和跨境資金集中收付金額分別為3138.76億元和389.31億元,其熱度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