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來,國內外鋁價開啟連跌模式,近9個交易日跌幅近千點。面臨相同嚴峻的經濟形勢,同為有色金屬板塊的銅、鎳、鉛鋅跌幅相對有限,唯有鋁開啟陰跌模式,可見其基本面之差。國際鋁業協會(IAI)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全球(除中國以外)原鋁日均產量增至68800噸,8月為68600噸。中國9月原鋁日均產量升至90500噸,8月為88200噸。國內外鋁供應仍未見明顯收縮。
由于鋁價持續下跌,國內鋁行業的盈利情況堪憂。據測算,10月全國平均完全成本為12510元/噸,10月22日長江現貨價格為10660元/噸。從該機構發布的中國電解鋁各成本區間對應產能分布圖看,成本低于11000元/噸的產能約占全國產能的3%,成本分布在11000—11500元/噸的產能占比為28%。數據或略偏保守,但可以看到行業內多數企業面臨虧損。
按照正常的邏輯,大面積的虧損勢必會引發企業減產以應對困局,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今年以來,全國減產累計200多萬噸,同期新產能投放超300萬噸,前期累計減產數量不及下半年擬投新增產能數量,失衡狀態加劇。國慶節后更有銅川、東興相繼復產,以當前電價測算屬于虧本上陣。鋁廠虧損狀況下不退反進的“逆行”著實加劇了供應過剩,平添空頭砝碼。
產能過剩一直是壓制鋁價的重要因素,鋁價自2011年8月開始進入熊市。近日滬期鋁價格連續下跌八日加速價格趕底,究其背后原因,除投機資金發力外,鋁價重挫在基本面上與電價和煤炭價格下跌減少成本支撐有關。因電力占電解鋁生產成本近40%,故電價調整對鋁價有著重大影響。電價下調一方面使得企業或將下調鋁產品銷售價格,另一方面,或將令電解鋁產擴張勢頭挍 ?續,前期打算停產的企業或將暫緩停產計劃,繼續生產。
近日內蒙古電改令市場對電解鋁成本進一步減少的預期增強。國家發改委批復內蒙古西部電網輸配電價改革試點首個監管周期輸配電準許收入和輸配電價,新電價機制自今年10月1日起實行。蒙西電網工業用電價格將在此次輸配電價改革之后有所降低,所有用戶共享的過網費用為0.1184元。為破除電價壟斷格局,目前國家電改正在推進中,更多地方電價有望下調,此因素成為未來鋁價的制壓點。
此外,近期煤炭價格下跌降低電價成本,亦減少鋁成本。因煤炭市場需求不足與產能過剩、進口總量依然較大,前三季度煤炭銷量下降。進入四季度,煤炭市場愈發艱難,神華等大型煤企紛紛降價促銷,并打響價格戰來爭奪市場。
而現貨市場上,持貨商同樣不看好鋁價后市。近日多家冶煉廠集中出貨,市場供應增加而不 ?游按需采購,主動囤貨意愿較低,令鋁價更是雪上加霜。10月21日SMMA00鋁現貨升貼水均價為貼水210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