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市場的判斷,筆者認為大方向是,每一次回落都是布局具備“三高”預期中小市值的機會,而權重股則成為短線走勢的反向指標。
對于市場的判斷,筆者認為大方向是,每一次回落都是布局具備“三高”預期中小市值的機會,而權重股則成為短線走勢的反向指標。
之所以有這樣的判斷,原因其實很簡單,就中線來看,我們正面臨著宏觀經濟低迷、甚至通縮的風險。而正因為資產縮水, 此時就需要通過股市上漲帶來的泡沫去化解縮水壓力。這是市場中長期形成慢牛的最大基礎和動力,只不過,市場各方應小心呵護這樣的局面,切不可再出現今年上半年那樣的“蠻牛”走勢。
而在大環境欠佳的情況下,那些和宏觀周期密切相關的大行業,就很難有獨立表現。尤其是這類個股對于指數的巨大影響,以及今年上半年行情帶來的后遺癥,在筆者看來,權重股短時間之內很難再有太大的表現,有的也只是補漲行情。
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創新為代表的中小市值個股就有了更大的表現機會和空間,尤其是細分行業中的龍頭公司。選擇它們的邏輯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在宏觀經濟逐步實現轉型增長的大環境下,最能夠實現“彎道超車”、做強做大的就是這類細分行業的龍頭公司。因此,我們更應該關注那些具備著大行業、小公司特征的個股。雖然今年年中市場經歷一次巨大的風險釋放,但筆者認為不足以改變這一投資風向。
而且就目前的市場來說,時至年底,“三高”預期炒作又逐步升溫,而眼下能夠具備“三高”預期的大多只有中小市值個股,尤其是細分行業的龍頭公司。因此如何結合三季報,去挖掘年底的“三高”行情,就顯得尤為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