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0月29日電(杜萍萍) 由“互聯網+”引起的線上線下整合運作模式,在前景被普遍看好的汽車后市場迸發出更多創意的火花。10月29日,由AC汽車主辦的“汽車后市場服務高峰論壇”(北京站)順利舉行,有關后市場企業的盈利能力建設引發業內人士諸多討論。
據了解,該論壇邀請到國內汽車后市場包括汽車零部件、維修、美容養護、評估平臺等領域約200名代表共同參與,共同探討了汽車服務門店如何提升自身盈利能力,同時在新的市場環境下找準運營模式,從而提升其市場影響力。
在AC后市場主編陳海生看來,面對新一輪的資本介入和互聯網發展的驅動,汽車后市場始終需要圍繞C端用戶,在做好線下實體店的基礎上,找準目標客戶需求,通過開放的互聯網平臺優勢,將價值進行有效轉化。既要將一般用戶群體轉化為忠實用戶,又要將其轉化為實際有效價值。
相關數據顯示,截止 2014 年底,中國汽車保有量已經超過 1.5 億輛,汽車后市場規模已經超過 7000 億元,而且每年還在高速增長。但是在過去一年里,由于公車改革、電商沖擊、消費者習慣改變等綜合影響,很多終端服務門店的業績在不斷下滑。如淘寶汽車、京東汽車等后市場電商的逐步介入,使原有終端門店的配件加價帶來的利潤受到嚴重威脅,更是加劇了這一現象,市場出現了普遍擔憂。
與此同時,線上資源對稀缺的優質線下資源合作意愿強烈,服務溢價正在提升。服務門店如何掌握新趨勢、先變化,主動求變與互聯網對接,并通過信息化進程,更好管理車主與車輛狀況,對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對于后市場發展前景,多數業內人士認可目前中國后市場預估的潛在價值,但也對目前的行業發展狀況產生了部分擔憂,與整車制造不同,汽車后市場仍然面臨普適標準及有效規則的缺失現象,對于整個產業鏈來說存在明顯短板。
會養車APP企業代表高凌認為,關于汽車維修方面的標準制定還有待政府相關部門出臺,要解決目前被人詬病的汽車4S店小病大修、過度保養等問題,還需要建立技師和門店兩大核心要素的客觀評價體系,解決維修市場的客戶信任問題。
基于后市場不同類型門店的多樣服務種類,與會企業代表也分享了自身在實際運作中的經驗以及對未來發展的新構想。
威牛修車等新興的汽車維修門店在總結創業經驗時指出,原有的商業運營模式必須進行轉變,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貫穿到整體業務的全過程,同時,汽車后市場O2O也會借用消費品、食品行業O2O靈活的運作方式,從前臺服務、技術后臺乃至全流程的專業化管控都需要重新進行梳理。“對于門店來說,在經歷了前期的產品時代、經營時代,目前已經上升為用戶時代,各個門店的發展也需進行精細型的管理,在制定嚴格管理層次的基礎上,融入更多品牌理念與價值,提升企業創新力。”博世汽車維修直營店(北京)店長劉星這樣表示。
據介紹,未來汽車后市場發展在現有保養、保險、維修、美容、裝飾、出險理賠等核心業務的規模基礎上,還將在二手車交易、購車咨詢、購車流程等業務上實現新的突破。伴隨近年來二手車交易的火熱發展,用戶購車習慣的改變,由此引起的二手車O2O業務已經備受資本市場關注,并引起了市場的新一輪調整。其中,近期由新一輪公務車改革引起的車輛拍賣及二次交易,更是讓全國二手車市場交易熱點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未來,據專家預測,汽車后市場的線上投入還將成倍增加,在催生出更多衍生業務的同時,也會引起行業內更加激烈的競爭。最終孰能勝出,仍需等待時間和市場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