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賓客盈門、財源廣進,如今門庭冷落車馬稀,只好放低身段賣起水果日雜,高檔煙酒業的變遷映射出反腐確實取得了顯著成效。
為探究高檔煙酒市場是否有“四風”抬頭,記者日前在京城暗訪發現,有的高檔煙酒商店“轉型”主賣起水果,有的茅臺酒專賣店則改做了超市。業內老板稱,該行業賺的是公家錢,以前不愁生意,現在沒啥公款訂單,只得轉型。
昔日賓客盈門、財源廣進,如今門庭冷落車馬稀,只好放低身段賣起水果日雜,高檔煙酒業的變遷映射出反腐確實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商言商,任何國家的高端市場都是小眾化的,惟獨我國的高檔煙酒業早年卻成行成市火熱異常,動輒一包煙幾千上萬元,一瓶酒十幾萬元,而且“天價煙、天價酒”的紀錄不斷刷新。
煙酒奢侈化的背后是公款“大金主”的追捧。曾有報道稱,有國企把給高層發高檔煙酒作為福利,有家央企甚至一次性購買幾百萬元的茅臺酒。不少官員更是手不離名煙,飲酒則非年份茅臺、拉菲不入口,不僅甘做名煙名酒的“粉絲”,簡直成了其“形象代言人”。
一滴水見太陽。高檔煙酒的走俏反映了世風的奢靡與腐化,而今,該行業的衰落也見證了社會風氣的悄然變化。當然,有網友對此報道仍持懷疑態度,也并非毫無來由。
反“四風”的高壓之下,堂而皇之的公款消費高檔煙酒現象有所收斂了,但并未絕跡,有的單位仍在“變通”或“另辟蹊徑”。而且,熟諳中國政治生態的人都懂得“避風頭”,不可頂風硬干,但風過之后呢,蟄伏的奢靡之風會否迎來“第二春”?這顯然值得警惕。
因此,要想根除公款吃喝公款消費歪風,既要監管常抓不懈,還須將剛性的制度固化,徹底鏟除滋生它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