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理由詮釋兩度觸發熔斷機制的邏輯】綜合來看,今天股指連續跌破所有支撐線,短期或有慣性下沖,不過逐漸觸及我們年報滬指3200-4250的核心波動區間下限,每次下跌或許是較好建倉時機,尤其是優質藍籌,股指的下跌將更加便于養老金等中長期資金的入市。(廣州期貨)
兩段熔斷相繼觸發,流動性全部消失。上證所、深交所、中金所此前發布的指數熔斷機制相關規定,將有5%和7%兩檔熔斷閾值、漲跌雙向熔斷,并于2016年1月1日正式開始。股指期貨漲跌停制度改為±7%,交易時間也與現貨指數同步。16年首日市場即檢測熔斷機制的有效性,滬深300兩次觸發熔斷,致停牌到收市,兩個熔斷閥值設置不太合理,全天市場呈現放量殺跌跡象,市場流動性隨即全部消失。背后原因或是PMI低迷、匯率貶值、周末降準預期落空和1月8日解禁潮的潛在沖擊,熔斷致流動性尚失,抄底資金觀望情緒濃厚。
PMI低位徘徊,工業復蘇前景悲觀。12月中采PMI收于49.7低于市場49.8的預期,環比回升0.1個百分點,連續五個月低于50的榮枯分界線,12月財新PMI48.2,環比下跌0.4個百分點,連續十個月低于50的榮枯分界線,數據再次顯示制造業仍處于低谷,經濟復蘇前景仍困難重重,“去產能、去庫存”任重道遠,供給側改革難言樂觀,漸進式改革或是首選,多兼并重組、少破產清算或許是首選方式,政府是否因穩增長而推遲改革進程值得關注。
人民幣在岸價、離岸價雙雙大跌。人民幣在岸價一舉跌破6.5整數關口,離岸價大跌數百點,貶值趨勢的形成,或導致外匯占款繼續流失,以人民幣計價的權益類等資產將再次面臨系統性風險,或可參照“811”央行匯改,不過中國經濟基本面相對新興經濟體而言還算樂觀,人民幣不具備持續貶值基礎,不過在市場一致預期形成之后,央行需要有所作為,扭轉市場預期,至少需要通過降準對沖外匯占款大幅流失帶來的流動性緊張。
臨近年底,央行降準預期落空,流動性緊張。上周,央行公開市場凈回籠600億元資金,本周仍有逆回購資金到期,若央行繼續不作為,在臨近年關的背景之下,流動性將更為緊張,從SHIBOR利率走勢來看,短期利率回升明顯。貨幣政策是否轉向影響深遠。
1月8日解禁潮,壓力猶存。今年7月8日,證監會出臺18號令,從公告之日起6個月內,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和持股5%以上股東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本公司股份。如果證監會無減持新規出臺,減持禁令將于1月8日正式解除,本周或有950億左右資金減持,到目前為止,監管層并未出臺相關政策減緩減持潮的可能沖擊。
綜合來看,今天股指連續跌破所有支撐線,短期或有慣性下沖,不過逐漸觸及我們年報滬指3200-4250的核心波動區間下限,每次下跌或許是較好建倉時機,尤其是優質藍籌,股指的下跌將更加便于養老金等中長期資金的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