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的熔斷表現來看,我感覺大盤指數哪怕繼續向下的話個股封跌停也是極限
而7%的熔斷標準,7%的大盤跌幅基本上也已經決定了千股跌停的結果。
而熔斷機制我認為適合于成熟的金融市場,那么成熟的表現在哪里,其實最根本的應該是投資者的心理因素。
在國內,金融投資者的心理狀態均不是特別的好,那么經常會出現踩踏和大于慣性力的單邊。
在這個大前提下,如果設置熔斷機制的話,從心理上的打擊要大于5178以來的歷次盤指下跌。
那么從網上鋪天蓋地的新聞和論壇貼吧中的股民表現可以很明顯的感覺的到。
甚至在網上有要求證監會下文今日走勢不算重來的呼吁,這本身就是一種心態極差扭曲的表現。
我們試想一下,如果沒有熔斷機制的話,今天的下跌會到達百分之7嗎?
答案是不一定,為什么呢?
在早盤A股走勢剛走完半小時的時候盤指其實是比較緩和的,這個時候網絡上出現了一種測試熔斷機制的聲音。
但凡稍微懂點金融的人都明白,這根本是無稽之談。
然而也正是這無稽之談,卻也成為了很多投資者甚至主力出貨的理由和借口(我這樣說是因為我的客戶確實是這樣做的).
當然我也是要求客戶這樣去做的,因為當負面的聲音形成了主導,控制不住的時候,只有選擇適應性的規避。
這個是金融市場的基本性原則。
熔斷機制本身沒有問題,但是筆者覺得想要用好有三個大前提:第一,政府引導良好的金融氛圍,讓市場決定市場的金融氛圍。第二,所有投資者深刻理解投資有風險操作需謹慎這句話。第三,在游戲規則制定后政府除監管外少說少做。
這樣長此以往市場上想贏怕輸,只能贏不能輸的投資者數量就會減少,或者從根上理解了金融的概念,那么不至于出現踩踏單一性問題。
投資本身也屬于是一種支配行為,而行為是需要得到大腦的指令,指令的來源是思維,所以根本上的問題是思維,這個問題不解決,政策表現就不會太好,也就枉費了那么的經濟智囊給出采納的政策行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