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選擇一個詞來概括2015年的全球金融市場,“波瀾壯闊”或許最為貼切。
因適逢歲末年終,歐美地區多數時間被“雙旦”的節日氛圍所籠罩,加之缺少重磅數據指引,上周全球外匯市場少有波瀾,歐元、日元等主要貨幣兌美元的漲跌幅都小于1%。從盤面看,盡管上周美國公布的初請失業金人數及12月芝加哥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弱于預期,然而因為一些交易商不愿持倉跨年,美指當周仍小幅收高。周初美指開盤報97.907,全周最高至98.778,最低為97.799,周末收盤報98.683,周內小漲0.79%。
如果要在許多語匯中選擇一個詞來概括2015年的全球金融市場,“波瀾壯闊”或許最為貼切。
這一年,影響金融市場走勢的重大事件層出不窮:
1月中旬,瑞士央行宣布放棄實施了近四年的瑞郎兌歐元匯率上限管理、金融市場年內出現首個“黑天鵝”事件;時隔一周,歐洲央行宣布推出歐版QE,與此同時,希臘債務違約風險也臨近燃爆極限;
2月,中國央行祭出了年內首次降息,在這之后,央行又連續四次開啟了降息閘門;
3月,總規模達12000億歐元的歐版QE落地,歐元/美元匯率迅速滑向年內低點;
5月,澳洲聯儲加入全球央行“寬松”陣營并宣布降息,澳元匯率進一步承壓;
6月-8月,中國股市出現斷崖式下跌,原油和基本金屬價格同步急劇下墜;
8月,中國央行出臺新的人民幣中間價形成機制,人民幣匯率驚現十年來最大單日跌幅;
10月,美國聯儲釋出將收緊貨幣的鷹派論調,美元指數自階段低位震蕩盤升;
12月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布將人民幣納入SDR籃子,人民幣中間價時隔三年再度跌破6.40;其后數日,歐銀新一輪歐版QE落地,但由于力度不及預期,一度十分疲弱的歐元短時間暴漲逾440基點;
12月中,美聯儲時隔近十年后宣布加息,主要經濟體央行與美聯儲在貨幣政策方面的分化進一步顯現。在前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美指在2015年上漲9.32%,此前兩年的累計漲幅超過20%;歐元、澳元兌美元匯率全年跌幅超過10%,英鎊兌美元當年下跌逾5%,日元、瑞郎兌美元年內大至收平,加元受累于油價和金價的走弱重挫20%。2015年,人民幣兌美元全年挫跌4.23%、連續第二年走低。
總體而言,2016年美指仍有較大概率保持強勢。從趨勢看,美指或有機會再向前期高點100.51發起沖擊。歐元等主要貨幣中期承壓格局不改,但在利空因素幾近釋空后,下探上年低點困難較大。人民幣/美元受制于基本面因素依然面臨下行壓力,不過著眼于當下貿易仍有巨額順差且資本項目受到嚴格管制的現實,人民幣匯率出現不受約束下跌的機會并不太大。
匯市要聞>>>
中國央行疑似干預市場以支撐人民幣
人民幣中間價跌破6.5關口
機構匯評>>>
瑞訊銀行:三大貨幣短線交易前景分析
法興銀行:可否就目前水平建立日元多頭頭寸?
花旗:美元/加元將升至1.42水平
重點關注>>>
全球避險狂潮來襲 劇震后歐元歸于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