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制改革不如快刀斬亂麻】事實上,注冊制改革可能帶來的短期股市沖擊是不可避免的,面對這一遲早要邁過的坎兒,是等股市再回到高位時上馬,還是“長痛不如短痛”,快馬加鞭推進注冊制改革呢?
2016年A股遭遇“開門黑”,跌勢不止。對于在2015年就被證監會反復提及且受到市場極大關注的新股發行注冊制改革,開場開始討論監管層是否會因為股市大跌而考慮放緩注冊制進程的推進。
事實上,注冊制改革可能帶來的短期股市沖擊是不可避免的,面對這一遲早要邁過的坎兒,是等股市再回到高位時上馬,還是“長痛不如短痛”,快馬加鞭推進注冊制改革呢?
注冊制要看股市“臉色”
一年前的1月15日,在2015年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證監會主席肖鋼表示,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是2015年資本市場改革的“頭等大事”。
現在,一年過去了,注冊制依然不見蹤影。
對于注冊制的推進為什么如此緩慢,除了修改《證券法》等必要的程序較為繁瑣復雜外,2015年年中股市大幅波動被認為是注冊制改革止步不前的重要原因。
在錯過2015年上半年的牛市后,有不少專家學者感慨監管層放跑了實行注冊制的最佳機會:牛市期間進行注冊制改革阻力會小很多,但若在熊市實施注冊制,可能會引發市場的擔憂,讓本就低落的投資者信心雪上加霜。畢竟股災到來之時,連新股發行都要暫停,害怕注冊制帶來的不確定性摧毀A股投資者脆弱的神經正是監管層投鼠忌器的重要原因。
2015年10月開始,A股出現一波反彈,實行注冊制的輿論又活躍起來,市場甚至一度盛傳肖鋼表態“2016年3月注冊制要有結果”,雖然這句話被肖鋼本人否認,但也從側面表明注冊制再度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看股指走勢”的后果就是自2016年伊始A股再度遭遇大跌,注冊制的發行時機似乎又一次顯得不合時宜。2016年1月13日,證監會發言人鄧舸表示,2016年3月1日是指全國人大授權決定二年施行期限的起算點,并不是注冊制改革正式啟動的起算點,并強調實施注冊制改革將堅持循序漸進、穩步實施的原則,處理好改革的節奏、力度與市場可承受度的關系。
雖然監管層并未直接表示股指大跌就要放緩注冊制,但“處理好改革的節奏、力度與市場可承受度關系”一語無疑反映了監管層對發行注冊制時機的態度。
在交易所看來,股指暴跌還反映了監管上存在短板。上海證券交易所前副總經理周勤業1月13日在東吳證券2016年策略會上的發言稱:“按照原先的進度,2015年4月份《證券法》的一讀已經通過了人大常委會的審查。原先打算2015年8月份二讀,2015年10月份三讀,沒想到7月份的股災暴露出我們監管上出了問題,監管沒有跟上創新。分業監管暴露出的問題好似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監管上沒有跟上證券市場的發展。”
長痛不如短痛?
對于何時實施注冊制,市場上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金融評論家余豐慧表示,長痛不如短痛,無論股市股指如何波動,快馬加鞭推出注冊制都不能有絲毫動搖,而不是被股指所綁架。
遲遲不發行注冊制的“長痛”很明顯:核準制的高門檻使得股票發行市場中一直存在供不應求的現象,企業對于發行價格的過高定價與過高市盈率被市場接受,使得資本市場價格發現功能的失靈,新股發行“三高”,殼公司價值居高不下,退市制度成為擺設。
但對監管層而言,如何解決“短痛”顯得更加迫在眉睫。核準制下,股票發行受到壓制,而實行注冊制將使得大量之前不符合上市條件的企業獲得融資機會,從而導致IPO數量大幅增加,市場迅速擴容導致的供求關系改變將會使得股指承受較大的壓力。
雖然證監會表示注冊制不會引發大規模擴容,但從上交所積極備戰戰略新興板、深交所積極準備主板IPO的事實來看,兩家交易所早已準備好加快新股發行的節奏。
在這一背景下,證監會對推行新政更加謹慎。1月初,本想為市場提供“冷靜期”的熔斷制度施行后,A股大跌,證監會遭到不少股民吐槽。一旦包含利空成分的注冊制推出,證監會承受的壓力只會多不會少。
作為管理層的證監會本大可不必為股指暴跌負責。以美國證監會(SEC)為例,其推行注冊制的一個突出特點是監管機構不對發行人的盈利能力做出判斷,也不確保其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準確性。信息披露是否真實準確的責任由公司和相關中介機構承擔,擬發行證券的價值主要由投資者判斷,SEC并不用對投資者的投資損失負責。但在我國國情下,A股股指一旦暴跌,第一個為投資者損失“背鍋”的就是證監會。
對于“救市基本靠股民施壓”的證監會,周勤業感慨稱現在的市場“參與主體在錯位,國務院在干證監會的事情,證監會在干交易所的事情,交易所在干券商的事情,券商在干股民的事情,股民在干國務院的事情,整個錯位”。
事實上,即便等到好時機,在股指高位推行注冊制,一旦下跌,投資者或許也會找證監會“出氣”。面對這種“伸頭一刀縮頭也是一刀”的情況,不少市場人士呼吁應該堅定推行注冊制的信心。
事實上,注冊制與其在高位推,不如在低位推。如果在高位推,那指數很可能就是“飛流直下三千尺”,如果在3000點附近推,指數也會跌,但跌幅畢竟有限。因為股票的價格,畢竟還是要反映內在估值的,股票跌到一定的程度,股票的超額價值才會體現出來,總有跌無可跌的時候。
不論在何時正式實施,注冊制始終是A股遲早要邁過的坎兒,如果因為短期內的市場沖擊而放棄了長期的利好,無疑是因噎廢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