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販短斤少兩多賺5元 依法被罰2000元】1月26日下午,一場特殊的會議在南昌市最大的水產品市場——南昌贛昌水產品綜合大市場有限責任公司會議室舉行。受東湖區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之邀,市場上多家經營戶代表穿著防水衣和雨鞋、圍著圍裙、戴著帽子,參加了這場前所未有的行政約談會。據了解,這是該市場經營戶首次被行政約談,而行政約談的“關鍵詞”直指“短斤少兩”。
1月26日下午,一場特殊的會議在南昌市最大的水產品市場——南昌贛昌水產品綜合大市場有限責任公司會議室舉行。受東湖區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之邀,市場上多家經營戶代表穿著防水衣和雨鞋、圍著圍裙、戴著帽子,參加了這場前所未有的行政約談會。據了解,這是該市場經營戶首次被行政約談,而行政約談的“關鍵詞”直指“短斤少兩”。會上,工作人員向經營戶代表解讀了短斤少兩,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處罰和賠償規定,守法經營者代表、受到處罰經營者代表“現身說法”,針對“短斤少兩”談切身體會。
“短斤少兩”的情況,在南昌贛昌水產品綜合大市場長期存在。今年1月,南昌市民萬女士向媒體反映,她在該市場買兩斤蟶子少了4兩、買一斤半魷魚少了近3兩。后經媒體調查發現,該市場商家在電子秤上玩“貓膩”的行為并非個例,市場內“短斤少兩”現象嚴重。
東湖區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劉新華坦言,如果經營戶長期不講誠信,不守法經營,市場名聲“臭”了,大家的生意都受連累會下降,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贛昌水產品綜合大市場副總經理萬愛國亦對此現象表示擔憂,他告訴記者,該市場從試營業至今已有11年。11年前,市場經營戶僅僅過百,營業額剛剛上億元。如今,市場經營戶過千,年營業總額超60億元。總結11年的情況,“誠實守信是經商之根基”。對于市場長期存在的“短斤少兩”現象,他坦言:“市場的法制宣傳、職業道德教育沒有跟上,監督工作有缺失,個別經營戶面對價格競爭的殘酷局面,沒有守住‘誠實守信’經營的底線,用減量的方式來應對價格之爭。”
據了解,此次東湖區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在該市場首次召開行政約談會,目的是強化市場主體,使經營者自律,推動消費糾紛由“事后處理型”向“事前服務型”轉變。
東湖區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市場科科長劉奎勝告訴記者,近日,該局首次針對市場上的“短斤少兩”行為依法依規進行了嚴厲查處。據調查和檢測,該市場“楊記水產海鮮行”和“浙江佬海鮮批發店”使用的計量器具不合格,給消費者造成了損失。據了解,這兩家經營戶分別因少秤的計量欺詐行為違法得到5.1元和4.6元。這兩家經營戶都受到了處罰,罰沒款分別為2005.1元和2004.6元。
劉奎勝表示,為根除市場上的計量欺詐行為,該局將加大監管和處罰力度。此外,還將在贛昌水產品綜合大市場開展誠信市場創建和誠信經營商戶評比活動,建立守信、失信行為公示制度和信用檔案,對誠信經營的市場經營者進行公示,授予誠信經營商戶牌匾,對守信和失信經營者記錄在案,對短斤少兩等不法行為,東湖區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將利用電子顯示屏、廣播等在市場公布和在媒體上曝光。目前,這些工作都正在進行中。市場經營戶也將于近期簽訂《市場經營者承諾書》,承諾守法經營、誠實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