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走起:最冷的時候去最冷的冷極
冷極其實有兩個景點,一個是冷極點,也就是最低溫度達零下五十八度的地點,在一個山上,那兒有一個冷字型雕塑,一般到那邊也就是拍拍照、合合影就算到此一游;一個是冷極村,離冷極點不遠的一個村莊,村子里有幾十戶原住民,也有一些旅游接待設施,游客可以體驗冰上游玩項目,比如坐雪圈、抽冰嘎、坐冰車、劈半子等,還可以走進農家,觀賞極寒下的人民生活及他們的御寒寶典,當然還有必不可少的當地美食品償。
冷極村是中華旅游名博內蒙古行的最后一天的最后一站,大家都非常不舍,所以我們在體驗的時候也特別認真,渝帆還特意步行到二公里以外的村子參觀,還有熱請的當地民村邀請到家里作客,可是剛一走進屋子,由于室外與室內的溫差太大,眼鏡及相機鏡頭一下就起霧了,簡單的問候后趕緊向其告別。
內蒙古
之行,我們從阿爾山到,經過額爾古納,再到根河及最后的冷極村,一路向北(若再往前行便是我國最北的漠河了),所看到的風景雖說都是以冰雪為主,但卻各有特色,這其中最冷的地方還是要數冷極,我們平時都穿一樣的衣服,在和海拉爾都不覺得很冷,但到了冷極明顯感覺到穿多少都不暖和,只有呆在房間里才覺得溫暖,這說明冷極名符其實,覺非浪得虛名。
說到冷極村的印象,首先是它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樸實的鄉土鄉情,還有一種與世無爭的幸福感。漫步在這里的村子里,很少看見行人,非常的寧靜,房外的樹上、屋頂、柴垛上都有厚厚的積雪,仿佛童話世界一樣美麗。
而走進當地人家,他們每家每戶都有一個小院,門口都掛有大紅燈籠,房間里有燒熱的火墻,還有熱乎乎的火炕,外面雖然天寒地凍,但只要一走進屋內便非常暖和,一墻之隔卻如同兩個世界,他們并沒有太多的家務,一家人看看電視、喝喝茶、串串門、聊聊天、喝喝小酒,仿佛與世無爭,簡單而幸福。
臨走的時候,我們在冷極村的極寒條件下,還玩了潑水成冰的試驗,就是將一棟開水灑向天空,瞬間便凝固成冰粒,煞是好看。
臨走的時候,我發了一條微博,并配了一首小詩《冷極村》;
呼市北端有冷極,潑水成冰好神奇;
極寒碑前亮光臂,錚錚漢子褪上衣。
掩膝雪原寒天地,進屋頓覺暖心脾;
冰車速滑抽冰嘎,燉菜家肴快朵頤。
中國冷極村,以前只知道有一個北極村,沒想到還有一個冷極村,都以極寒聞名于世。
【關于景區】:
中國冷極村位于根河市金河林業局金林林場施業區內,南距根河市53公里,北離金河林業局31公里,距冷極點13公里,是距冷極點最近的一個村落,這里,地處內蒙古大興安嶺腹地,冬季寒冷(零下35度以上)而漫長(達6個月),夏季溫暖(零上30度左右)而短促(植物生長期只有3個多月),冬雪夏雨,多低溫凍害,歷史上冬天最低溫度達到過零下58攝氏度。到此旅游吃的是林村里自已種植、沒有污柒的農家菜和森林中的各種蘑菇、野果、堿面大饅頭、大燉菜,看的是原汁原味的林戶人家和原生態的森林風光,睡的是東北大火炕,喝的是林區小燒,玩的是林區特色娛樂抽冰嘎、坐冰車、鋸木頭、劈半子,體味的是一種熱情和醇樸,春節即臨,渝帆推薦大家走起!
【關于著裝】:
衣物:必須備齊防寒衣物,呼倫貝爾冬天氣溫很低,可達-30℃、40℃以下,室內外溫差大,室內溫度很高,大多賓館酒店都是暖器供熱,會覺得屋里暖和,出屋時要注意保暖防寒,應備羽絨衣、羊毛衣、羊毛褲、羽絨褲、手套、耳套、厚襪子等保暖效果好的衣物。能包住耳朵的帽子,口罩,厚棉靴,厚棉手套一個也不能少。假如在靴子與褲子之間有個雪套做銜接的話,會讓你在雪地里方便的多。如果跟團的話,此行將全程有車輛跟隨,所以攜帶物質不會增加自己的負擔。
鞋子:主要是防滑、保暖。路面較滑多有冰雪,最好是雪地防滑鞋,穿皮鞋保暖效果較差。還要多帶幾雙襪子方便更換(最好是線的、棉的,保溫吸汗且不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