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安吉,尋找竹海深處的美味
誰種瀟瀟數百竿,伴吟偏稱作閑官。不隨夭艷爭春色,獨守孤貞待歲寒。對人類來說,竹子幾乎全身是寶。當春風解凍,萬物復蘇,竹林里就萌發了“雨后春筍”,它們在清新的泥土里被拔出來,奉獻給人類的餐桌,成了美味佳肴。一部奧斯卡獲獎電影《臥虎藏龍》在安吉取景。使得的安吉竹洗海名遠海外,成為中國的竹鄉。這次我們要深入竹海尋找一種人間美味:竹筍。
拍攝于浙江安吉。
竹筍,在南方基本有兩種,一種就是這種毛竹生長出來的筍,它在冬天時就是冬筍,冬筍在冬天沒有被挖掉到了春天就變成了竹筍在當地稱之為毛筍,毛筍長大后就成為竹子。
竹子好看,有氣節。竹筍更是春季的一款不折不扣的美食。圖為:咸菜肉片抄春筍。
在當地,清明節前后吃這種筍味道最好,在竹筍的頭沒有鉆出泥土時為最佳,這樣的筍不但鮮美無比還少了一份刮(本地講法,普通話不知叫什么)味。像這棵露了頭的從品質上講就要差一些。一般露頭的竹筍它的筍尖都會成綠色,越綠的越老了,吃起來刮味重且肉質老。
在竹山中找筍可是一門技術活,沒挖過的可能會空手而回,除非你挖出了頭的筍。我也是個外行跟著本地人去找筍。看這里,發現什么端泥沒,找這種沒有露頭的筍,首先要看地上的泥是否有拱起開裂的現像,這說明底下有筍在往上頂。
輕輕剝開一層土就能看到竹筍的尖尖頭,然后在筍尖頭所朝的方向挖出一條小溝。看著這個筍頭的是黃色的說明筍品質不錯。
挖開一邊泥后,根據筍的長度往下挖,看到筍的底部,就可以用鋤頭在底部把筍鋤斷,這樣一棵竹筍就完整的挖出來了。
看看這筍品質,頭黃,上半截像竹筍,下半截像冬筍。這是上品,個頭也大。
竹林中生長著各式的野生動植物,這個就是前一段時爭論的交點,蕨菜。有些人說有毒,有些人又說沒毒可以放心吃,連央視都出來報道,我到現在也沒弄明白到底是可以吃還是不可以。反正有些人一直在吃。
竹子下靜靜的生長著的野草,給人感覺是如此的清靜。
無意中發現了一條四腳蛇(當地人叫法)。估計也就是蜥蜴的一個品種吧。
猛一回頭注視著我們,感覺要向我們發起進攻。
還在竹林中發現了這么漂亮的花。回來后請懂行的朋友們鑒定了下,這是植物叫鳶尾,是鳶尾其中的一種。聽說品種還可以的。
初次來到竹山,不管是大人還是小朋友都非常的興奮,還沒聽完當地人的介紹一個個就開始在山上找筍挖筍了。
這竹筍真是哪都能長出來。這個石頭縫里都鉆出來一棵。
能找到一棵筍,又能親手把它挖出來,那份收獲的喜悅遠遠大于竹筍本身的價值。看這位美女拿著自己挖的筍都笑開了花。
收獲還不小哦,這么大一堆。在安吉挖筍分小年山和大年山。小年山里面筍相對比較少,當地人都可以挖,大年山就要是為產竹子,不能隨便挖。山人有專人看護山林,去大年山挖小心人報110抓你。
這個筍是另一個品種,春筍。他的竹子相對比較小,所以筍也比較小個。在浙江有個比較有名的菜油燜春筍就是用的是這個筍做的。
挖了這么多筍當然要品嘗下自己的勞動成果了。我們找了一家安吉報福鎮上的農家樂,為我們烹飪安吉地道的的竹筍菜。老板姓徐,人非常爽氣,二話沒說就答應了。
竹筍去殼后,取其較嫩的上頭。切片或切塊,抄制前先用清水氽下,這樣能去除一部份的刮味。
一棵筍能燒成菜的也就其中的三分之一吧。為了取其最嫩的部份,大部份都進了垃圾桶。
很快安吉有名的竹筍菜:腌肉燉竹筍做好了,其實做這個菜非常的簡單,最主要就是氽水,但出來的味道那叫個鮮美無比。筍肉肥嫩,還帶著一絲的甘甜,吃起來非常爽口,一塊接一塊跟本停不下來。
當然也不能一個菜就解決一頓飯吧,還點了幾個當地比較有特色的菜。這是報福土雞館新創的招牌菜:糖醋雞。味道非常贊,雞肉非常的嫩滑(這應該是選自本地家養的雞),品味以咸甜為主,略帶一點點酸,配上一碗米飯那叫個吃的過隱。
安吉可玩的一些景點:
竹博園:安吉有中國竹鄉之稱,游中國竹鄉不可不看中國竹子博物館,不能不游安吉竹博園。世界竹子看中國,中國竹子看安吉。
天荒坪電站:是世界級特大型電力企業,它以其獨特的山區地貌,優越的地理位置、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社會效益,而聞名于國內外。
黃浦江源——龍王山:省級自然保護區龍王山主峰海拔1587.4米,是浙北第一高峰,有自然歷史遺產千畝高山沼澤地,是地質學上的奇觀,也是亞熱帶罕見的自然景觀一絕。
中國大竹海:地處安吉南大門港口,是我縣距省會杭州最近的一個旅游景區。目前已成為竹文化生態旅游區,是浙江省著名的大毛竹示范基地,亞非拉十七國毛竹科研培育基地,這里的“中國毛竹之王”最大胸徑達21寸,《臥虎藏龍》,《像霧像雨又像風》等影視片相繼在此拍攝。
藏龍百瀑:是江南最大的瀑布群,原始生態峽谷,春夏秋冬,景色各有千秋;堪稱“江南一絕”;木橋、棧道、茅廊、索橋、野趣盎然;同時景區還有一段“太平天國小梁山”的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