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當前,都市圈成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新增長極。成都都市圈作為中西部第一個國家級都市圈,經過3年起步期,建設成效如何?由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聯合編制的《現代化成都都市圈高質量發展指數》(下稱,報告)日前在北京發布。
報告指出,成都都市圈高質量發展水平位居中西部地區領先地位,城鎮化基礎不斷增強、發展質量效益持續提升、同城化水平優勢顯著,現代化都市圈初具雛形,正乘勢躍升邁步新征程。
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尹稚在發布會上表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超大空間尺度帶來的規模優勢和區域差異化,給了我們更多的探索路徑的可能性。當前我國已基本形成“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的城鎮化主體形態,在19個城市群中,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成渝、長江中游這五個城市群形成鉆石型發展格局,成渝城市群是這支第一梯隊的重要支點。其中,成都都市圈發揮著持續增強極核主干的引領帶動作用,并在深化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方面作出了經驗和示范。
作為集聚發展要素的優勢地區,全國主要都市圈以占14%的國土面積,承載了約50%的常住人口,貢獻了約65%的經濟總量。本次研究成果顯示,九大都市圈呈現三大發展梯隊。第一梯隊包括上海大都市圈和深圳都市圈,屬于全能綜合型,三個一級指標發展較為均衡,都市圈發展階段相對成熟、發展水平更為完善;第二梯隊包括杭州、廣州、成都、南京、長株潭等5個都市圈,其得分較為接近,屬于特色發展型,整體評價水平較好,在部分板塊具有特色發展優勢;第三梯隊包括重慶都市圈和西安都市圈,屬于潛力發展型,具有城鎮化發展潛力,同城化發展機制初步建立,亟須夯實發展質量。
成都都市圈“發展水平指數”在九大都市圈中排名第5位,展現出四大重要特征:一是發展水平位居第二梯隊,綜合得分領跑中西部;二是城鎮化建設基礎保障有力,總量結構有待提升;三是特色領域優勢凸顯,高質量發展仍需全面發力;四是同城化發展具有示范意義,優質“朋友圈”向縱深邁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