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一是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若干措施》提出,實施科技成果賦智中小企業專項行動,讓(上海)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突破1000家;市級技術改造專項支持門檻從2000萬元降低至1000萬元,擴大技改受益面;對“小升規”企業和工業產值首次突破10億元、50億元、100億元等不同規模的先進制造業企業,鼓勵各區給予支持等等。
在人才方面,實施“上海產業菁英”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提供配套服務和項目資助,每年培育200人。
二是助力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比如,發放“AI算力券”,重點支持租用上海市智能算力且用于核心算法創新、模型研發的企業,最高按合同費用的20%進行支持。
另外,上海實施中小企業“工賦伙伴”計劃,打造數字化服務專員隊伍和聯合體。2023年計劃培育不少于300家中小“數商企業”,形成不少于30個品牌數據產品,培育不少于20個細分領域專業服務商;推動25萬家中小企業上平臺上云,支持中小企業使用線上會議軟件、工業軟件等“小快輕準”數字化解決方案和產品。
三是營造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生態。重點實施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攜手行動”,舉辦“百萬企”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對接活動等等。
2023年,上海計劃培育約10個市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力爭再建設約5個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四是強化中小企業金融賦能服務。《若干措施》整合各項金融助企政策,打出“組合拳”,提出推進“融資暢通”工程和無縫續貸“十百千億”工程。
五是加大中小企業紓困力度。開展中小微企業助企紓困專項行動,發揮中小企業服務專員作用,開展政策上門對接等等。
六是加強中小企業精準服務。開展“益企賦”系列行動,聚焦防范和化解中小企業賬款拖欠專項行動、中小企業質量提升公益培訓工程、稅收宣傳月活動等24個專項,由相關部門出臺專項行動方案,加快政策宣貫落實,確保政策紅利快速直達市場主體等。
下一步,上海將深化落實《若干措施》,建立包含普惠性政策、新出臺政策和個性化政策在內的重點企業“服務包”,上門服務,協調解決個性化問題;及時開展政策宣講解讀,幫助廣大中小企業用足、用好、用活政策,支持企業高質量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