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應縣地處山西省北部,總人口24.4萬人,農業人口占一半以上。作為朔州市唯一沒有煤炭資源的縣,應縣瞄準陶瓷產業,探索縣域經濟全面振興發展之路。
陶瓷廠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掛釉工作。 韋亮 攝應縣陶瓷業發展促進中心主任張治國介紹,目前應縣陶瓷行業共有企業36家,其中規上企業19家。全縣擁有日用瓷生產線31條,建陶生產線5條,全行業實現年產值15.5億元,實現營業收入13.2億元。陶瓷制造業直接吸納1.6萬人就業,工人月平均工資4000多元。
“通過陶瓷產業的帶動,逐步興起烤花加工、花紙生產、配件生產、包裝設計等相關企業30多家,全縣陶瓷電商企業40多家。”張治國告訴記者,間接帶動勞動就業1萬多人,推動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
陶瓷廠工作人員正在進行貼花工作。 韋亮 攝48歲的裴小梅與丈夫兩人都在陶瓷生產車間做掛釉工作,一個月能賺近萬元。“此前一直在家里養羊,也去其他地方打工,今年回來家鄉進入陶瓷廠工作,時間比較自由,上下班還有車輛接送,收入穩定,日子越過越好。”
近年來,應縣積極破解發展難題,不斷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通過突破重大關鍵共性技術,打造銷售品牌,提升傳統產業的價值鏈,使陶瓷產業重新煥發生機。
“應縣陶瓷企業加快多功能、綠色環保型陶瓷產品,推動日用陶瓷健康化、功能化,建筑陶瓷綠色化、環保化、輕量化。”張治國說。
應縣采用集約發展、技術集聚的方式,帶動優勢特色產業集聚發展,壯大產業規模,提高產業競爭力。同時,當地積極開展產業鏈招商,推動更多上下游關聯配套企業落地,實現“一企帶一鏈,一鏈成一片”,增強全產業鏈整合能力,提升行業話語權、輻射力和影響力,全面提升應縣陶瓷產業能級。
應縣陶瓷制造業直接吸納1.6萬人就業,間接帶動勞動就業1萬多人,推動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 韋亮 攝張治國表示,應縣將持續完善產業鏈條,引進一批陶瓷設計、包裝、營銷、物流等服務企業和裝備制造、原料、色釉料、花紙、包裝等配套企業;繼續加大陶瓷設計引育,開展陶瓷設計公共平臺建設,引導、刺激產品和行業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