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這是我們島上工作人員習以為常的一份‘清潔員’責任,不管在哪里、在做什么,只要看到有垃圾就會隨手撿起來。”蔣祥玉這一趟,撿到了口罩、礦泉水瓶,甚至還有一張身份證:“喲,是位‘60后’游客!”

近日,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組織開展的“碳”路中國——生態文化采風活動來到海南三亞蜈支洲島。這里憑借優質的海洋生態環境、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獲得了眾多游客的青睞。美麗背后,這個國家5A級景區的“無廢試驗”,已進行了近3年。

資料圖:游客紛紛登陸蜈支洲島景區。 記者 王曉斌 攝

“無廢景區”的海島樣板

細膩的銀沙鋪撒成一彎玉帶狀,玻璃般的海水明澈見底。在以旅游行業為支柱行業的海南三亞,蜈支洲島是一抹清麗的亮色。大量的游客等流動人口循季而來,也帶來了固體廢物產生量淡旺季潮汐性波動的問題。

4月底的蜈支洲島上,每天的客流量在12000-13000人左右,以每人每天平均產生1公斤生活垃圾計算,每天將產生生活垃圾12-13噸左右。據介紹,蜈支洲島淡季時生活垃圾日產生量在3-5噸,到旅游旺季生活垃圾日產生量則在18噸左右,其間差距能達到五倍以上,對旅游淡旺季生活垃圾前端產生和后端處置的平衡提出極大挑戰。

在建設初期,蜈支洲島景區便探索建立了生態環境保護與景區協調發展的綠色模式。宏大的模式運作到景區的每一個毛細血管,最基礎的便是要從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做起。

據統計,景區每年產生生活垃圾約4000噸,分揀出可回收物約1200噸,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0%。每天上午8點至下午19點,4-5位垃圾車司機將分片區對景區內垃圾桶內垃圾進行流動收集,并拉運到島上垃圾處理廠指定的區域。

在生活垃圾分揀站,環衛工人按時熟練地進行著分類:有害的放進危險廢物暫存間,可回收的集中定期處理,再生資源回收率已經達到30%。

島上垃圾的另外一大部分是餐廚垃圾,主要來源于島上酒店的257個客房,以及餐飲商戶、員工餐等。廚余垃圾的產生量在每天5噸左右,需要經過各營業點服務人員和餐廚垃圾房內工作人員的兩次分揀,分離出餐巾紙、貝殼、金屬等廢物,再下島交由資質單位進行處理。

對于海島型景區,“島”和“海”的保護缺一不可。除了有專人會對整個島嶼沿線、周邊海域的漁網、塑料制品等進行清理工作,踐行“多一名潛水員,就多了一位海洋守護者”的理念,景區也嚴格要求游客不能觸碰珊瑚、丟棄垃圾,并鼓勵游客主動撿拾海洋垃圾。

這一切的舉措,都是基于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海南省“雙碳”戰略安排和“海南自貿港高質量發展”戰略部署。在2021年5月,三亞蜈支洲島景區與專業的氣候變化、低碳技術研發機構達成戰略合作,正式啟動碳達峰研究和行動方案編制項目,成為海南省首個啟動碳達峰研究計劃的景區。

在專業機構的技術支持與長期的科學研究下,三亞蜈支洲島景區將逐步建立景區碳排放達峰預測模型,分析景區實現碳排放達峰實施路徑,最終形成景區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為推動海南省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和高質量建設海南“碳中和島”貢獻力量。

蜈支洲島上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屋。 中新網記者 左宇坤 攝

“無廢城市”的三亞答卷

在2020年,蜈支洲島旅游區成為三亞首批“無廢旅游景區”創建試點單位之前,2019年,三亞已進入全國首批11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名單,成為海南省唯一入選城市。

2022年1月14日,三亞印發了《三亞市“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2021—2025年)》,力爭到2025年形成中國領先、國際知名的固體廢物綜合管理體系,三亞也成為了中國第一個印發“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的城市。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三亞發展的最大優勢和本錢。串聯西島、蜈支洲島、鹿回頭風景區、亞龍灣等點位,三亞持續推進無廢海島旅游,加強策劃精品路線、大眾活動、消費場景等軟環境建設,進一步提升“無廢環保”文化旅游形象的覆蓋面和知名度。

在三亞市副市長周燕華看來,建設“無廢城市”,三亞的經驗在于構建了政府主導、部門協同、企業主體、公眾參與的固體廢物多元共治格局。

綠色足跡已覆蓋這座城市的每個生活角落,包括大力發展綠色旅游,落實“雙碳”目標;堅持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大力發展低碳交通;倡導低碳生活,引領低碳無廢酒店建設;打造低碳旅游餐飲、低碳農貿市場等等。

跳出旅游資源的框架,三亞站在更高的角度謀劃了更多無廢基地示范項目,包括無廢機場、無廢景區、無廢酒店、無廢園區、無廢社區、無廢島嶼、無廢機關、無廢學校等,實現“無廢”打卡和理念傳播,高質高效打造對外宣傳、展覽、示范的新窗口。

據三亞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三亞市將通過“無廢城市”建設,探索海南自貿港生態文明先行試驗區實施路徑,守住固體廢物無害化安全底線,創造三亞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利用模式。

綠水青山,不僅是展示生態三亞的名片,更能孕育出新的發展優勢,培育出新的發展動能。聚焦四大主導產業建鏈、補鏈、強鏈,圍繞打造國際旅游勝地、自由貿易港科創高地的重點方向,三亞主動適應經濟增速換擋的新常態,堅定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之路。

三亞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圍繞“碳達峰”“碳中和”布局規劃三亞的綠色低碳產業,合理引進適應自貿港建設的新產業項目,并逐步做好已有產業結構升級,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守護好三亞的綠水青山,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海南文昌淇水灣旅游度假綜合體屋頂上的光伏板。 中新網記者 左宇坤 攝

“綠色海南”的更遠延伸

從三亞駕車三小時左右,便可以來到海南省文昌市。這是一座以航天發射聞名的城市,據當地人介紹,每到發射日前后,從文昌火車站到發射場所在的龍樓鎮的公交車,擁擠得像在大城市的早高峰;以文昌雞為招牌的菜館,一天能殺上百只文昌雞。

平日里,文昌的總人口數量在2萬人左右,但到了有火箭發射的日子,有時一天就能有2萬多人進來,多的時候甚至有30余萬人來到文昌。龍樓鎮的淇水灣海灘更是人氣最旺的觀景點之一,因為有不少觀看發射的絕佳點位,每到發射日總會站滿了里三層外三層“追”火箭的人。

除了深刻的航天印記,這片海灘還講述著另一個同樣動人的綠色故事。2022年9月,中國綠發文昌淇水灣旅游度假綜合體零能耗零碳示范項目通過專家組成果鑒定,標志著該項目成為海南首個投用的零能耗零碳示范建筑,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建筑自身產生的可再生能源,與建筑本身使用的能源互相抵消,這便是零能耗、零碳。當前,海南提出了城鎮綠色節能改造工程,發展超低能耗建筑、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建筑光伏一體化建設等,從而實現節能減排。

在這里,草坪上擺放的座椅兩端都有無線充電板,手機平放在上面便可隨時充電;座椅下方還設有USB充電插口,游客還可以用自帶的數據線為手機充電。

戶外花園的欄桿玻璃也換成了半透明的光伏玻璃,建筑的部分幕墻改成了光伏幕墻,綜合應用追日遮陽、自然通風、自然采光、low-E中空玻璃和高性能幕墻5種建筑技術,可大幅度降低建筑供冷負荷,節能20%以上。

2022年5月項目改造升級后,這一項目每年可實現清潔能源發電量約91萬千瓦時,在滿足自身全部用電后,還可實現上網12.89萬千瓦時,預計每年可減少530噸二氧化碳排放、112噸標準煤的燃燒。

不可否認的是,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會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天氣和環境。據工作人員介紹,零能耗、零碳建筑需要設置儲能設施儲存結余能源,同時連接市政電網應用市政電力,并配備綜合能源管理平臺,以一年或一個季度等為周期來算“能量收支”。

在《海南省“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中,專門提出了城鎮綠色節能改造工程,發展超低能耗建筑、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建筑光伏一體化建設等,從而實現節能減排。風景如畫的海南,還有更多像三亞蜈支洲島、文昌淇水灣旅游度假綜合體這樣的代表,在完成自身旅游景區責任的同時,踐行著推進能源轉型、助力綠色發展的使命擔當。(完)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www.luwanhua.cn)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应晓薇个人资料| 改善运气的微信头像| 欠条怎么写才有法律效果| 张筱雨视频| 电车摩女| 温暖的弦电视剧全集免费观看高清| 失落的星球| 韩国电影解禁男女| 蒋昌义| 王同辉| 田教授的28个保姆演员表| 婚后三十年电视剧剧情介绍| 追诉电视剧| 难忘的运动会作文| 热带夜的引诱| 墨雨云间电视剧| 老男孩之猛龙过江 电影| laizi| 红灯区1996| 黑色的人生中文翻译版| 意大利诱惑| 九九九九九九伊人| 天下第一楼结局| 呼兰河传思维导图| 性欧美欧美| 天天快乐视频免费观看下载| 凤凰电视台| 公共安全教育第一课| 日记100字简单| 林繁男| 六年级上册脱式计算题| nina hartley| 美妙旋律| 经典常谈周易第二读书笔记| 熊出没免费电影| 卖房子的女人的逆袭| 转身离开| 皮皮电影| 真命小和尚电视剧| 梅兰尼·格里菲斯| 合作协议书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