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27日,“金磚國際巨型稻實驗示范基地”落戶揚州方巷鎮利民村,該村水田里一片忙碌,農戶們將“巨型稻”秧苗插入土壤中,與普通水稻秧苗相比,“巨型稻”的秧苗明顯更加粗壯。
當日,全國各地專家學者及“巨型稻”種植代表齊聚揚州,共話“巨型稻”助力鄉村振興。被譽為“巨型稻之父”的夏新界在揚州觀摩插秧時說,“巨型稻”采用單株插秧模式,每株秧苗間隔在40厘米左右,為的就是給其生長留出充足空間。
專家學者及“巨型稻”種植代表齊聚揚州,共話“巨型稻”助力鄉村振興。 崔佳明 攝夏新界是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是一位從事植物分子遺傳學、遺傳育種和分子生物學研究的海歸科學家,2005年回國開始研究我國的水稻育種,“巨型稻”是他的團隊歷經十余年所創制的超高產優質水稻新種質。
“‘巨型稻’是在現有優異水稻種源的基礎上,經突變體篩選、秈粳稻與野生稻遠緣雜交培育而來,不通過任何轉基因技術手段,100%為非轉基因水稻。”夏新界告訴中新網記者,“研發‘巨型稻’的初衷:高產、優質。‘巨型稻’理論產量可達單季畝產千公斤以上且米質口感佳,克服了水稻高產不優質的詬病。”
5月27日,“金磚國際巨型稻實驗示范基地”落戶揚州方巷鎮利民村。 王雨林 攝“巨型稻”稻株成長后,高度可達1.8米至2.2米。“‘巨型稻’株形高大,根深葉茂,莖桿粗壯、宜疏植、生育期較長、淹水深度大,其蓄水深度可達40厘米至50厘米,不僅可以養魚,還能養蛙、蝦、蟹、鴨等水產經濟動物,建立起‘稻漁共生’的生態系統。”夏新界表示,“我們要把‘金磚國際巨型稻實驗示范基地’這個平臺打造好,有利于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蟹田變糧田增產又增收,“禾下經濟”是“巨型稻”創造出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們要鉚足干勁把‘巨型稻’這件事干好,通過‘巨型稻’助力鄉村振興,助推農業農村現代化。”金磚國際和平村工作委員會會長張高陵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