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合肥牽手比亞迪可謂“閃婚”。2021年,雙方的一期項目從談判到簽約僅用23天,從簽約到動工僅用42天。轉眼到2022年6月30日,比亞迪合肥基地項目整車下線儀式就在長豐縣下塘鎮舉行,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合肥速度”令人驚嘆。
比亞迪相關負責人對中新社記者表示,比亞迪合肥基地除了布局整車,還有電機、電控、發動機等核心零部件生產項目,均已全面投產。2022年,合肥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實現產值148億元(人民幣,下同),而今年1至3月,公司就已實現產值124.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合肥還將迎來新廠:在安徽省2023年重點項目清單(第一批)名單中,合肥比亞迪汽車零部件(二期)項目、(三期)項目在列。
當記者來到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下稱“大眾安徽”)時又聽到另一個好消息——大眾安徽決定“加碼”合肥,計劃總投資231億元,生產基地(一期)與研發中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41億元,車型上市前研發總投入約90.5億元。
大眾安徽首席財務官哈約根認為,富有活力的營商環境,是大眾安徽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中國已發展成為全球汽車產業強國,而安徽和合肥正逐步成為中國全新的電動汽車制造和創新中心。
不同于大眾汽車集團在華的另外兩家合資公司(一汽-大眾、上汽大眾),大眾安徽在華只生產新能源車,而在技術研發層面,其更多關注車聯網技術,包括信息娛樂技術、高級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技術。
哈約根說,安徽和合肥已為大眾安徽的業務發展提供了很多積極的投資政策和非常肥沃的市場環境。
近年來,合肥發力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之都”,持續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全鏈條發展,著力構建核心技術突破、產業配套合理、應用示范推廣、標準體系完善的發展格局。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促進了相關產業鏈企業向合肥集聚。目前,合肥市擁有江淮、蔚來、比亞迪、長安、安凱、大眾(安徽)等一批整車企業,集聚產業鏈企業500余家(其中規上企業305家),從業人員約10萬人(其中整車企業從業人員超5萬人)。
數據顯示,2022年,合肥市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實現產值突破1000億元,產量達25.5萬輛、同比增133%。今年1至4月,該市汽車產業實現增加值增長123.7%,新能源汽車產量達17.2萬輛、同比增近四倍,占全國7.5%。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中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從安徽全省來看,其汽車產業已進入到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機遇期,是乘勢而上、實現跨越發展的關鍵階段。
安徽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近日發布《安徽省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建設方案》,提出了創新、人才、文化、開放等七大生態建設,力爭到2027年,打造兩三家全球一流汽車整車企業和世界級汽車品牌,成為具有全球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智車強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