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新網江西共青城5月31日電(盧夢夢 潘成 胡曉敏)在江西共青城市甘露鎮前山村冰大養殖場內,一只只“巨型魚缸”整齊排列,工人們正忙著給魚兒投料喂食?!拔覀兓厝ツ?月正式投產,投放7萬多尾魚苗,已產出鱸魚7萬余斤,主要供應南昌、九江等周邊市場?!被刎撠熑藙⒘矣呀榻B。
2021年,江西省重點水域“十年禁漁”全面啟動,這一舉措讓正在外地經商的劉烈友看到了商機,他決定返鄉發展漁業養殖?!按謇锼帘容^少,經過多番考量,我們選定了工廠化養殖模式?!眲⒘矣颜f。
2022年初,劉烈友在共青城市甘露鎮前山村創辦了養殖基地,進行鱸魚養殖。“鱸魚肉質鮮嫩、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目前,我們基地建有4個養殖大棚,每個棚內有15個高密度帆布養魚桶,每個桶出魚5000斤左右,養殖一季產生的經濟效益可達120萬元?!眲⒘矣呀榻B。
“棚內增氧設備、蓄水池及配套管網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經過自動化管理,大大節省了人力成本?!睋私猓擆B殖基地所采用的工廠化高密度水循環養殖系統,不僅占地面積少、對環境污染小,且通過設備調試,可以使桶內溫度保持恒溫狀態,保證魚苗一年四季都能正常生長。
“養魚先養水,我們每天都會實時監測水溫,技術人員還會定期進行水質檢測和魚苗生長情況檢查。”陳冰是最早一批來到基地務工的工人,他告訴記者,目前基地已吸納近20名周邊村民就地就近就業,每人每天有近200元工錢。
“原來外出打工,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會回家,如今就在家門口工作,既有穩定的收入,又能學到養殖技術。”陳冰樂呵呵地說。
圖為航拍江西共青城市甘露鎮前山村“工廠式”鱸魚養殖場。 共青城市融媒體中心 攝在本地鄉賢、致富帶頭人劉烈友的帶動下,周邊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漁業養殖行業。劉烈友還和村委會共同出資成立了養殖合作社。“村里出資40萬元,劉烈友個人出資30萬元,共同合作進行馬口魚和鱸魚養殖。預計年產值達260萬元,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20萬元?!鼻吧酱妩h支部副書記王文峰說。
“我們將堅持發展工廠化養殖,不斷提升育苗技術,引進新品種,拓寬消費市場?!闭劶跋乱徊降拇蛩悖瑒⒘矣驯硎?,基地將擴大養殖規模,吸納更多有意愿的村民加入養殖隊伍中來,走出一條以漁富民的特色鄉村振興之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