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脫維亞蘇聯時期—拉脫維亞是前蘇聯解體的國家嗎
文/格瓦拉同志
作為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之一,拉脫維亞位于歐洲東北部,東部與俄羅斯、白俄羅斯接壤,南部毗鄰立陶宛,西部瀕臨波羅的海,北部和愛沙尼亞為鄰,國土面積近6.5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96萬,首都為里加。拉脫維亞是個多民族混居的國家,其中拉脫維亞族占61%,俄羅斯族占27%,主要信仰。
拉脫維亞地圖
?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拉脫維亞人的祖先便在波羅的海東岸定居,但直到10-13世紀時,境內才陸續出現一些封建制公國,17世紀初形成拉脫維亞民族。從13世紀開始,拉脫維亞成為波蘭、瑞典、沙俄等國競相爭奪的目標,直到1710年完全并入俄國。一戰結束后,拉脫維亞曾于1918年11月宣布獨立建國,但僅維持了20多年時間,便先后被德國、蘇聯吞并。
在蘇聯統治時期,拉脫維亞雖然獲得加盟共和國的身份,但當地民眾并不樂意接受它的統治,從被吞并的那一刻起,便從未放棄過抵抗侵略、爭取獨立的斗爭。東歐劇變后,拉脫維亞在美、英、法、德等西方大國的支持下,在1991年8月22日宣布獨立,并在同年9月17日加入聯合國。
拉脫維亞舉行獨立日閱兵式
?拉脫維亞重獲獨立后,毅然擁抱西方陣營,致力于加強與美國、西歐的關系,并不遺余力地加入歐盟、北約。經過13年的不懈努力,拉脫維亞終于在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約,同年5月1日又加入歐盟。與此同時,拉脫維亞出于防范俄羅斯的目的,強烈支持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軍隊入駐,并且每年都要參加以俄為假想敵的軍演,堪稱令俄極度不爽的鄰國。
在經濟方面,拉脫維亞獨立后,開始按照西方模式進行經濟體制改革,推行私有化和自由市場經濟,使得經濟獲得長足發展。如今,拉脫維亞已躋身發達國家的行列,工農業體系健全,除了支柱型產業-采礦、加工制造及水電氣供應外,在電子產品、機器制造、食品、輕工等方面也保持優勢。根據世界銀行2018年的統計數據,拉脫維亞人均收入18089美元,相當于中國的兩倍。
身穿民族服裝的拉脫維亞女子
?自從1991年9月12日中國、拉脫維亞建交以來,兩國之間的關系雖然因產生過風波,但總體上來看,依舊保持著相對穩定的關系,而通過吸引中國投資來振興國家經濟,也是拉脫維亞近年來一直追求的目標。然而在2019年底,中、拉關系再度出現不和諧的聲音,拉脫維亞國家在發布的一份報告中,將中國與俄羅斯、獨聯體國家并列為明年對該國的“主要威脅”。
由于歷史積怨深重,所以拉脫維亞國內盛行“俄羅斯威脅”論并不出奇,但中、拉之間遠隔萬里,之前從未有過歷史恩怨和利益糾紛,如今“中國威脅”論竟然堂而皇之地在波羅的海國家出現(在此之前,立陶宛也將中國視作“威脅”),實在是令人頗感意外。對此,俄羅斯經濟學家、家諾索維奇在給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的報告中,給出了相對客觀的解釋。
北約在拉脫維亞境內舉行軍演
?諾索維奇認為,拉脫維亞之所以突然對中國“變臉”,最深次的原因,無非是受到美國的影響。作為北約國家,拉脫維亞近年來一直承受著來自美國強大的壓力,被要求不能與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合作,其中便包括加速崛起的中國。正因為意識到中國的貸款和與中國在現實領域的合作有可能引起美國的疑忌,因此拉脫維亞只能通過抹黑中國的方式,來向美國“表忠心”,以維持兩國間的盟友關系。
除此之外,隨著中俄關系在近年來的不斷提升(兩國關系已提升為“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拉脫維亞在與中國進行合作時(特別是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內),便不可能繞過俄羅斯因素,而對俄羅斯采取對抗態度,又是拉脫維亞歷屆政府制定的主要戰略決策。因此,拉脫維亞出于對俄敵視態度,順帶著也對與俄保持親密合作關系的中國心生不滿。
中國京劇團在拉脫維亞演出
?其實,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一直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無論國家大小、強弱,始終都堅持“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非常愿意跟各國保持友好合作關系。因此,中國根本不是拉脫維亞的“主要威脅”,后者的做法純屬“被迫害妄想癥”發作,對發展兩國關系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
資料來源:《列國志:拉脫維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