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大紅柳灘地圖全圖-和田大紅棗圖片
摘要:初步摸清資源基地的資源現狀,促進了大紅柳灘鋰礦的找礦突破,概略評價了資源基地的地質環境現狀及礦業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概略了解資源基地鉛鋅鋰礦的開發利用條件,初步建立地質資源、開發利用、地質環境評價指標,探索了資源基地“三位一體”的資源環境綜合評價體系,提出資源基地勘查開發和綠色礦業發展建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和產業脫貧,為南疆綠色礦業發展提供了基礎數據和科學支撐。
1.項目概況
“和田地區火燒云—大紅柳灘鉛鋅鋰大型資源基地綜合調查評價”單列試點項目,歸屬于“西昆侖鐵鉛鋅資源基地勘查示范”項目,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承擔。項目周期為2017—2018年。主要目標任務是開展火燒云—大紅柳灘鉛鋅鋰大型資源基地資源潛力、開發條件、環境影響“三位一體”資源環境綜合評價,初步摸清資源基地的資源現狀,調查礦山建設及資源基地開發所需的配套資源分布情況;通過水工環工作,初步查明資源基地區域水文地質條件,概略評價區域水資源、補徑排條件,提出礦山供水方向,同時初步查明重點開發區自然地質環境、地質災害現狀,探討資源勘查開發活動可能對土地、水質、地質災害等地質環境的影響與發展趨勢,研究環境保護與勘查開發的關系,提出綠色勘查、綠色礦山建設的合理對策建議,促進資源環境和諧發展。收集綜合選冶資料,概略評價資源開發利用的技術經濟指標,提出礦山、選冶工業布局建議,為資源基地勘查開發提供科學依據。
2.成果簡介
(1)通過開展資源潛力調查,初步摸清鉛鋅鋰資源現狀,促進了鋰礦找礦重大突破,助推形成了火燒云—大紅柳灘鉛鋅鋰大型資源基地,重塑了我國鉛鋅、鋰礦資源格局。①初步摸清了資源家底:資源基地目前已發現礦床(點)88處(圖1),已探獲鉛鋅2300萬t以上,氧化鋰資源量200萬t以上,氯化鋰156萬t,重塑了我國鉛鋅、鋰礦資源格局。②開展了資源基地鉛鋅鋰資源潛力預測,預測鉛鋅資源潛力5449萬t、氧化鋰資源潛力913萬t。③優選出12處鉛鋅鋰找礦有利區,新發現鋰鈹礦點2處,提出了勘查部署建議,為下一步資源基地的調查評價提供了找礦方向。
圖1 火燒云—大紅柳灘鉛鋅鋰資源基地資源分布圖
1—湖泊;2—河流;3—國界;4—省界;5—公路及規劃路;6—基地范圍;7—居民點;8—煤礦;9—玉石礦;10—紅線內為已開采礦玉礦
(2)概略調查評價了資源基地區域地質環境條件及礦業環境影響,重點圍繞火燒云鉛鋅礦區及洛浦縣工業園區所在小流域開展了地質環境現狀調查以及礦業環境影響概略預測評價,提出高水平的礦產資源開發對地質環境的影響是有限、可控、可恢復的,為資源基地綠色礦業規劃布局和綠色礦山建設提供了地質環境條件數據支撐。①初步查明了資源基地區域地質環境條件,資源基地水文地質條件復雜,地表水資源豐富,主要由2個高原外流開放水文亞系統和4個高原內陸封閉水文亞系統組成,各系統相對獨立(圖2)。資源基地工程地質條件整體較差,可劃分為2個工程地質區、10個工程地質亞區。局部地段不良地質現象發育,北部山區尤其是G219沿線兩側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質現象發育,南部阿克賽欽盆地多年凍土分布區融凍滑坡、熱融塌陷等現象較發育。偉晶巖型鋰礦位于喀拉喀什河外流開放水文系統,采礦對環境影響較小;鉛鋅礦集中位于內陸封閉水文系統,礦業活動對環境影響有限。②初步查明火燒云礦區所在小流域地質環境現狀,概略預測評價了礦業活動環境影響。③初步調查評價了洛浦縣工業園區地質環境條件(圖3),鉛鋅等冶煉對周邊地質環境影響有限。冶煉廠生產規模以及生產工藝,達產后不會造成地質災害,尾礦庫可能會對周邊土壤環境有一定影響,但影響范圍有限,局限于活動區1~2km范圍內,對地下水影響小。
圖2 火燒云—大紅柳灘鉛鋅鋰資源基地及外圍地表水文系統分布
1—湖泊;2—河流及流向;3—季節性河流;4—一級水文系統分區界限;5—二級水文系統分區界限;6—火燒云鉛鋅礦;7—居民點;8—資源基地范圍;9—國界/省界;10—公路/鐵路
圖3 洛浦縣工業園區水文地質剖面圖
(3)初步建立了資源基地開發利用條件評價指標,概略分析了開采地質條件、礦石加工性能、配套資源條件、基礎設施條件等,開展了技術經濟條件概略研究,初步建立了資源基地的資源環境綜合評價體系,提出資源基地規劃布局建議。①初步確定了資源基地礦山的開采方式:火燒云鉛鋅礦為臺階式露天開采、多寶山一帶鉛鋅礦以露采為主硐采為輔、大紅柳灘鋰礦為地下開采的開采方式。②鉛鋅鋰礦石加工性能良好:火燒云非硫化物鉛鋅礦以為菱鋅礦和白鉛礦為主,通過對已有選冶工藝流程對比,不需選礦,直接采用濕法酸浸工藝流程鋅的綜合回收率可達95.32%,火法工藝中回轉窯揮發工藝流程鉛鋅回收率可以達99%以上。推薦回轉窯還原揮發-濕法浸出的聯合流程處理工藝流程,在冶煉過程中回收鎘精礦和制備硫酸,硫酸可以用于噴淋和酸浸,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多寶山等硫化物鉛鋅礦有用組分為鉛,采用硫化鉛鋅混合浮選→鉛鋅分選→氧化鉛浮選→氧化鋅部分混合浮選流程實驗室閉路試驗,鉛精礦中鉛鋅回收率較低屬難選礦石;偉晶巖型鋰稀有金屬礦可利用礦物主要是鋰輝石,采用浮選模式易選,但需進一步提升伴生的鈹、銣、鈮鉭綜合利用水平。③資源基地及周邊配套資源豐富,石灰巖、石膏、硫(硫化物)等配套資源基本能夠滿足礦山開發的需要。④資源基地基礎設施落后,外部開發條件需改善;和田地區人力資源充足,勞動力可以滿足資源基地的開發,地表水資源豐富,但資源基地交通、通訊條件較差,基地內無電力設施。⑤資源基地開發的經濟社會效益顯著。資源基地內礦產資源的開發,將形成采選冶的龍頭企業和支柱性工業產業,促進基礎設施的建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大幅增加財政收入,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促進新型工業化體系建設,加快和田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使資源開發惠及當地民生,助力和田及南疆地區產業脫貧和富民固邊。以火燒云建設60萬t鉛鋅冶煉廠為例,通過概略性分析初步估算將直接帶動相關產業約7000個就業崗位,每年上繳稅費約29.84億元,可以實現和田地區財政收入翻倍,提高財政自給能力,惠及當地民生,促進地區社會穩定與經濟發展。⑥通過建立資源基地“三位一體”的資源環境綜合評價體系,提出了火燒云鉛鋅礦、大紅柳灘一帶的鋰礦為優先開發區。
(4)創新火燒云—大紅柳灘一帶鉛鋅鋰成礦機制與成礦規律認識,創新高寒深切割地區地質、物探、化探、遙感“空地一體”快速勘查技術方法組合。①提出了盆地邊緣褶皺逆沖+構造流體+后期次生交代鉛鋅成礦系統認識,建立了“火燒云式”熱液-交代碳酸鹽巖型和“多寶山式”構造-熱液硫化物型成礦模式,深化了巨量鉛鋅的賦存和聚集規律的認識,對指導區域找礦突破發揮了重要的科技引領作用,對礦床學學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②建立了大紅柳灘式偉晶巖型鋰等稀有金屬礦的成礦模型和預測模型,促進了鋰礦的找礦突破;③創新“偉晶巖型稀有金屬礦的識別方法及系統”,創建高寒深切割地區地質+遙感+地球化學“空地一體”快速勘查技術方法組合。
3.成果意義
通過項目實施,初步摸清了資源基地的資源現狀,引領新疆地勘基金重點投入和帶動商業性礦產勘查,促進火燒云—大紅柳灘鉛鋅鋰大型資源基地形成;初步建立了地質資源、開發條件、地質環境評價指標,探索了資源基地“三位一體”的資源環境綜合評價。與和田地區行署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推進礦產資源基地綠色開發;深化自然資源部“地質調查+扶貧模式,探索國家公益性地質工作主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和產業脫貧,對精準服務南疆地區產業發展、脫貧攻堅和富民固邊具有重大意義。
(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 燕洲泉 高永寶 趙辛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