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視頻
  • 焦點
  • 娛樂
  • 文化
  • 財經
  • 首頁 > 美食 > 美食資訊 > 正文

    鏡箱豆腐是哪里的菜系、鏡箱豆腐用什么豆腐

    來源:微信公眾號“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記者:李欣欣

    鏡箱豆腐是哪里的菜系、鏡箱豆腐用什么豆腐

    上海人對鮮肉餡頭有一種執念。但凡需要包餡入皮的食物,湯圓青團月餅,生煎小籠蛋餃,都少不了鮮肉的身影。

    這份對肉餡的熱愛,并沒有止步于點心界。

    在上海傳統家常菜中,肉餡被演繹為一種獨特的烹飪技法,叫“塞肉”。

    最著名的是油面筋塞肉、田螺塞肉,還有食堂系列的油三角塞肉,“本幫餐館必備菜”虎皮尖椒塞肉、蔥烤鯽魚塞肉和油條塞肉。

    方便又營養,實惠又不失體面,鮮肉餡頭很好地詮釋出了本幫味道的靈魂所在。

    “南北咸甜之爭”的話題屢上微博熱搜。

    北方人接受不了咸鮮味的鮮肉粽、鮮肉湯團,而在上海人眼里,這兩者是粽子和湯團的“正宗代言”。

    除了這些常見的點心,還有一種地道傳統的點心叫粢毛團,很能說明上海人對肉餡頭的熱愛。

    粢毛團是上海的一道傳統點心。

    粢毛團的外形像一只圓圓的白刺猬,外面沾滿了粒粒分明的糯米,一個拳頭大小。

    然而,這只表面沾滿糯米、看起來軟糯香甜的點心,內核卻是帶湯汁的肉餡子!

    掰開粢毛團,里面是帶湯汁的肉餡。

    哪里還有傳統的粢毛團在賣?我們在老城廂找到了。

    中華路的德興菜館有個點心窗口,那里粢毛團每天大概能賣出80只。

    這里的點心間組長施凌凌告訴我們:“在小南門,粢毛團和蟹殼黃、麻球一樣,是附近居民從小吃到大的傳統點心。”

    粢毛團和蟹殼黃、麻球都是老城廂居民愛吃的傳統點心。

    施凌凌是香港回歸那年開始工作的,當時市面上西點還不多,早餐江湖是四大金剛的天下,粢毛團、蟹殼黃也都是銷路很好的點心。

    施凌凌在德興菜館工作二十多年了。

    在大眾點評網上,有網友對德興菜館粢毛團的評價是“驚艷的治愈系美食”。

    粢毛團的做法其實不難。先說餡頭,豬肉肥瘦四六比,加入蔥姜醬油等等調味料。

    粢毛團的肉餡頭,肥瘦四六比,加入了蔥姜醬油等調味料。

    做“皮”時要芡一下,即用開水燙糯米粉,再用冷水調和,加入生粉揉成面團。

    做粢毛團時,首先將糯米粉加入生粉,揉成面團。

    把面團揉透后,包入肉餡子,在浸泡過10小時的糯米里滾一滾,使其表面都均勻地沾滿糯米。

    面團揉透后,包入肉餡捏成團子。

    這樣的技法,蒸出的粢毛團爽滑、不粘牙。

    包了這么多年粢毛團,施凌凌總結:上海人喜歡吃粢毛團,關鍵就在于它的復合味道。

    溫熱軟糯的皮,配合湯汁和肉,一口咬下去,在嘴里“炸開來”。

    剛蒸好的粢毛團,看起來溫熱軟糯。

    “吃粢毛團不好太秀氣,第一口就要吃到肉,再帶一點湯水,整個吃到嘴巴里向,老滿足的。”

    為什么傳統的粢毛團現在不常見到了?

    26年前,新民晚報上有篇文章《富民街民間特色點心展示小鏡頭》給出過一種答案:

    “通常的粢毛團個大,吃一只就飽了,因而不大為如今的食客所接受。”

    除了傳統點心,在燒菜方面,上海人也擅長運用鮮肉餡頭,表達出菜品的復合味道。

    “肉絲炒青椒,本來是一道普通的炒菜。”綠波廊會所主廚耿鴻飛說。

    “但在上海人的廚房里,采用不同的技法,變成另一道菜,叫虎皮青椒塞肉,口感就兩樣了。”

    青椒加入肉餡,跟青椒炒肉絲相比,是另一種口感。

    如果用烹飪中的專業詞匯,在食材中加入肉餡子,實際上是一種“釀”的技藝。

    客家菜里,代表作是釀秋葵。而上海菜里,最為家常的是面筋塞肉、虎皮尖椒塞肉和田螺塞肉這幾樣。

    烹飪手法不難,卻是本色的弄堂風味。有了它們,上海人家招待客人時,既不必手忙腳亂,又有幾個拿得出手的體面小菜。

    苦瓜塞肉別有一番風味。

    作為一款深受歡迎的弄堂小菜,油面筋塞肉其實來源于無錫的“元盅面筋”。

    它既是單檔里不可缺少的元素,也是上海人冰箱里的常備菜。

    油面筋塞肉是上海人餐桌上的一道家常菜。

    耿鴻飛說:“上海產的一些油面筋,其實是油泡泡,只有一層,容易癟掉。這道菜要用無錫產的油面筋,一層層的,筋質兩樣的。”

    有時耿鴻飛會自己在家做面筋。

    和好面后,用水不斷沖刷,洗出面筋來,用生面筋直接包肉餡子。

    “自己做的面筋,能把肉汁鎖在里面,像湯團那樣,一口咬下去有湯汁。”他說。

    油面筋、青椒、田螺這些菜場里的普通食材,加入肉餡子后,不約而同地有了濃油赤醬的氣質,出鍋后透著肉香。

    上世紀90年代,郎海寶在老城廂的烹飪學校做過老師,對這類家常菜的做法爛熟于心。

    “(塞肉)很能體現本幫菜的特點,實惠方便,大部分有葷有素,醬汁濃郁,營養又下飯。”他說。

    田螺塞肉也是一道經典的本幫家常菜。在上海,大多本幫菜餐館的菜單里都能找到它。

    田螺塞肉也是一道經典的本幫家常菜。

    關于田螺塞肉,上海有一句俚語,用在這道菜上也算貼切——“螺螄殼里做道場”。

    這是上海人精明、擅長打理的性格寫照。

    田螺塞肉這道菜的季節性很強,清明節前的螺肉最為肥美。

    “要買沒有籽的田螺,放在盆里養一個晚上,放一點菜油讓它吐沙。”耿鴻飛介紹。

    “清洗后,取出螺肉和內臟,去內臟,把螺肉剁碎,和肉餡子拌在一起,再一點點塞回螺殼里。”

    “這道菜還有一個關鍵,要買青殼田螺,殼比較厚,入鍋時不易破。”

    到了宴席上,鮮肉做餡就過于家常了,通常會替換為蝦茸、蟹粉或其他更為高檔的食材。

    本幫名菜八寶鴨就是升級版本中的代表。

    八寶鴨可以說是塞肉菜肴的升級版。

    餡子不再是簡單的鮮肉,而是用百果、栗子、干貝、雞丁、肉丁、蓮子等炒制后,和蒸好的糯米拌在一起,填入去骨的鴨子中蒸4小時。

    “傳統的八寶鴨,還要加入雞胗和豬肚,現代人更注重健康,我們就用火腿和瑤柱取而代之。”耿鴻飛說。

    “出爐后,鴨肉和餡子的香味互相激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這道菜相當考驗刀工,要全拆骨,骨不帶肉、肉不帶骨,肉不碎皮不破,一般的廚師都做不了。

    但在不少本幫菜館里,還是保留了這道菜。

    不過,像“鏡箱豆腐”這樣精巧的釀菜,制作技法難度系數高,又賣不出好價錢,在本幫菜圈子里幾乎絕跡了。

    所謂“鏡箱豆腐”,做法是“把中豆腐表皮去光,切成比火柴盒略大的長方體,把六個面炸硬后,開小口挖空里面,填入餡子,開口處放半只蝦仁,像一個拎包的把手”。

    鏡箱豆腐制作技法難度高,如今已不常見到了。

    “吃法有點像小籠包,夾起來先吮吸一口里面的湯汁。”耿鴻飛說自己會做,但也感嘆太費時費工。

    耿鴻飛生長于老南市區,在本幫菜肴圈子里浸泡多年,也研發過很多復合味道的新式本幫菜。

    耿鴻飛做的口袋豆腐,釀的餡心是肉糜馬蹄。

    不過他自己最喜歡吃的一道,是小時候母親燒的“虎皮蛋釀肉餅”。

    “在半只熟雞蛋上刮一層生粉,把剁好、調好的肉餡頭釀在雞蛋上,入油鍋炸,再紅燒。”

    “這種做法,其實就是把肉餡直接鑲在食材上,和塞肉的技法異曲同工。”

    菜場里看上去食材眾多,但其實家里真正買的,翻來覆去就那幾樣。

    好在爺叔阿姨們總能通過自己的想法,改造食材,滿足家人的胃。

    對做菜有要求的生活態度,是上海人把小日子過出滋味的那道密碼。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www.luwanhua.cn)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第一区se| 何丽萍| 抖音最火的图片| 网上视频| 卢载铉| 吻胸摸全身视频| 燃冬海报| a级免费电影| 有档期是有空还是没空| 李赫洙| 培根《谈读书》原文及翻译| 速度与激情10什么时候上映的| 孙婉| 关鹏| 四川经济频道节目表| 卡五星怎么算账| 黄色网址在线播放| 杏色xs| 北京卫视节目单今天| 倒带简谱| 吉泽明步电影| junk boy| 康熙王朝50集版免费观看| 昭君出塞简谱| 龙在少林| 邓紫飞| 帐篷里的小秘密免费全集| 《密爱》| 康熙微服记四部免费观看在线| 猫鼠| 乱世枭雄评书485集免费| 电影鸭之一族| 泰国xxx| 桥段| 林一个人简历资料| 谭天| 溜冰圆舞曲音乐教案| 意外的春天 电影| 爱情公寓海报| 77316电影| 大内密探零零发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