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六車必須加0w20嗎;怎么看機油是不是國六的
要問大家5W30和0W30機油有什么區別呢?
按照大多數自媒體和所謂“玩家”嘴里,基本都會這樣描述:后面的30,是表示機油的高溫粘度,數字越大就越粘稠。而前面的幾W代表冬季,W左側的數字則代表了機油的最低使用溫度。
然后把下面一張圖給po了出來,煞有介事的說出了這一“古代”知識。
比如說5代表機油最低使用溫度為零下30度,所以意味著機油在零下30℃時會變得非常粘稠,難以流動。而0代表機油的最低使用溫度為-35度,原因相同。
所以呢,很多媒體和玩家由此得出結論:
建議夏天和南方車主可以用5W的潤滑油,冬季和北方車主則推薦使用0W的潤滑油。
那么這個5W和0W這個標號除了說明了低溫流動性外,真的沒有其他意義了嘛?
那今天泰哥就來和老爺們簡單聊聊,機油的標號除了高低溫粘度外,透露著哪些車主們不知道的事。
坊間所流傳的冬季用“0W”,夏季用“5W”,到底有沒有根據呢?
泰哥也不跟大家說太多理論性的內容,直接根據廠家公示的理化數據指標,挑兩款同品牌同系列,同粘度的潤滑油來看看5W和0W數據上到底有啥區別。
泰哥選用的是同為歐標ACEA C3(就是歐六版本的A3/B4)認證的同品牌同系列潤滑油,我們來看看兩款潤滑油的數據對比圖。(雙擊小圖可放大)
從數據上來看,該品牌同規格不同低溫粘度標準的兩款潤滑油,摘3個重點來說說是啥意思。
100℃運動粘度:
它表達了潤滑油在發動機暖機工況(一般為100℃左右)的粘度。SAE標準區間在9.3-12.5內,數字越低越考慮節油靜音,屬于越高越靠近高轉保護性能。簡單理解,這個指數小了,省油,大了,動力好。
5w的數據是11.9mm2/s,0w的數據是12mm2/s兩者數據幾乎一致。
說明無論是0W還是5W高溫性能基本一致。
40℃運動粘度
通常可以理解為“常溫冷車啟動時的機油粘度“。此粘度從40-180都有,一般理解機油粘度越快接近或達到暖機工況時的粘度越低,對發動機的磨損將越小。
5w的數據是66.3mm2/s,0w的數據是60.8mm2/s,0W常溫啟動阻力更小,5w相對密封更優秀。
150℃時HTHS粘度
指的是潤滑油在曲軸頸、凸輪軸等潤滑關鍵部位暖機狀態的高溫潤滑性能。HTHS高溫高剪切粘度更能準確的表達曲軸箱內關鍵潤滑機件的潤滑效果是否理想。
5w的數據是3.7mPa*s,0w的數據是3.6mPa*s,5W和0W高溫保護性也基本一致。
通過三項粘度數據對比可以發現,用料幾乎一樣的同品牌兩款潤滑油:
5w和0w潤滑油高溫數據幾乎完全一致,但相對會損失一些冷機啟動性能。
而坊間所的冬天0W,夏天5W這件事,基本可信。
看完了主要的運動取向,我們來聊聊耐久性。
大家都知道潤滑油要想長效性更強,最好是使用四類PAO基礎油為主的成品潤滑油。
但問題卻是,如果大家油品都差不多,那個耐久性相對會更好呢?
接下來泰哥來分析最后四個關鍵數據。
分別是氣化試驗(蒸發損失)、機油閃點、總堿值、硫酸鹽灰分。
? 首先,是Noack氣化試驗。
這個數據是指潤滑油經過蒸發損失測定后,其損失量所占的重量百分數小。一般來說,輕組分越少、重組分越多,蒸發損失越小。可以理解為發動機高負荷運轉時,潤滑油自然消耗量多少。
5w蒸發量為6.4%,而0w則為9%
這個數據無疑是粘度更高的5W潤滑油更占優勢,同樣負荷下潤滑油自然損耗減少的量越少。
? 接下來,就是閃點。
簡單理解成機油出現的沸點,閃點越高、沸點越高,極限工況下機油就越不容易降低黏度(黏度喪失過大,會導致形成的油膜厚度降低,抗剪切能力下降)相應的耐久能力較好。
同樣這方面粘度較高的5W潤滑油也會占到很大的粘度優勢,數據也相應更好一些。
? 然后,就是總堿值。
這個數據簡單理解為潤滑油的抗酸化性能。因為汽油在缸內燃燒或多或少會殘留一些硫化物在汽缸壁表面。硫化物本身呈酸性,所以潤滑油需要添加堿性清潔分散劑來增強機油的清潔作用。所以,總堿值可以間接表達耐久性和清潔能力的指標。(主要是抗磨劑和清凈劑添加量)
這里5W總堿值為8.8mg KOH/g,0w為7.6mg KOH/g,堿值相差有1.2。
可見5w潤滑油中的清凈劑和分散劑配方和用量上,相比0w更為注重平衡燃油穩定性,減少硫份酸化帶來的潤滑油衰竭。
? 最后,就是硫酸灰含量。
硫酸灰實際上代指機油灰分,一般指金屬元素和鹽類,主要來自于抗磨添加劑中的金屬鹽。在測定中,潤滑油灼燒剩余的不燃燒物質中加入硫酸,再繼續灼燒,之后再稱量結果。這樣可以更加準確的對加入的金屬鹽相對量做出衡量。
灰分越高的潤滑油,抗磨添加劑越多,磨損保護越好。但顆粒物排放和積碳更多。最后這個數據5w為0.7%,0w為0.63%,兩者均符合標準下,0w對于國六車的帶GPF的車型更為友好。
這里泰哥來總結一波:通過數據報告7個主要數據對比可以看出,同樣粘度下5w和0w在高低溫保護性能基本一致。基礎油用料基本一致的情況下,5w所使用的添加劑組分更側重于低油品容忍度,極壓添加劑和清凈劑使用量更高。
不過代價就是油耗真的會變高,中低負荷下發動機轉速響應也會略慢一些。
但大家都知道0w一般賣的都比5w略貴,所以數據上來說0w可以和5w直接替換。而且“0w無弱油”這一說法至少在30粘度,依舊成立。
現在都是國六時代,機油粘度是越降越低,高溫保護性能也越做越低。
說實話已經沒媒體和廠家洗腦多時,覺得發動機轉速超過3000rpm就有可能傷車傷發動機,換油最好換“原廠機油”,保養最好5000km就換油等等。
但實際上呢,發動機沒有各位想象中那么弱。
別說踩到3000轉,即便你擋擋踩到轉速紅線都不會壞,而且即便你調整了潤滑油粘度標號也一樣可以正常使用。
別不信,斯巴魯官網就給BRZ車主三個可用的方案:日常走街、激烈駕駛、競速駕駛。
從這方面來看,根據不同的用車環境和車主習慣是比較先進的(只是不利于售后)。
沒錯,發動機未必只能用一款潤滑油,不僅僅是進口斯巴魯,就連寶馬官方也有類似的說明文件。
只要潤滑油達到LL-14 FE+級別的全新系列低粘度0W-20機油,可原生供寶馬的N系列發動機到目前最新的B系列發動機使用。但特別指出:該級別機油因為粘度偏低,而并不適應激烈駕駛時使用。(而作為小升級的LL-17 FE+也一樣)
啥意思?0W-20流動阻力小,確實節能省油,但是潤滑保護能力不夠強大!頂不住車主暴力使用唄!
要知道,LL-14 FE+級別剛出來那會兒,寶馬的官方說法甚至是:“只允許在歐洲(包括挪威、瑞士和列支敦士登)以及美國和加拿大市場使用”!
所以,潤滑油標號也可以按需調整,只是你不知道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