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知豆公司最新情況,知豆新能源汽車2023款
結論先行,綜上分兩次辣評了國內的無人駕駛公司,2018-2025,能夠勝出的公司是:
- 吉利 – 傳統車企
- 知豆 – 傳統電動車
- 威馬 – 造車新勢力
- 京東 – 互聯網巨頭。
蔚來汽車的判詞:忽悠是沒有未來的。
車和家的判詞:五米長的SUV深坑能爬出來否?
奇點汽車:做最互聯網的車機。
威馬汽車:占領10到15萬元區間。
小鵬汽車:三年后剩下唯二,能否占其一
FMC拜騰:49寸的車機大屏不是德國的風格。
吉利汽車:任你VC精似鬼喝了老李的洗腳水。
--- 以上請看VC筆記34 ---
法拉第未來:換副手套。
比亞迪:電池廠拆分完成了嗎?
奇瑞:成也QQ,敗也QQ。
長城汽車:做小何時能夠扶正?
力帆汽車:要讓熊貓沖出四川,走向全國
前途:占領電動超跑這個門類,前途就是電動超跑。
知豆:踩準了每次補貼節奏。
北汽:做電動車的富士康。
一汽東風長安:攢雞毛湊撣子。
廣汽傳祺:廣州以此叫板深圳。
上汽乘用車:倆買辦成不了大氣。
百度阿波羅:只有站在泥水里,雙手沾滿油泥,才能做好無人駕駛汽車。
阿里:有事,關門放小鵬。
騰訊:還是只投資比較好。
京東:無人駕駛從干線物流開始。
法拉第未來:換副手套。
2018-7-20,恒大入股賈躍亭的法拉第汽車總共花費67億港元。
賈躍亭在美國投資的電動汽車公司FF在廣州南沙成立的睿馳汽車,已正式更名為恒大法拉第未來。8月3日,澎湃新聞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式系統看到,法拉第未來公司(Faraday Future,簡稱FF)在廣州成立的睿馳智能汽車(廣州)有限公司,在7月24日已經正式更名為恒大法拉第未來智能汽車(廣東)有限公司。
比亞迪:電池廠拆分完成了嗎?
王傳福2003年就推出了F3DM(F3 Dual Mode F3雙模),BYD當時在電池行業可是一枝獨秀,還得到了巴菲特的青睞,入股BYD。
2017年,比亞迪動力電池不敵寧德時代,屈居第二。一是技術落后,磷酸鐵鋰對三元鋰電池,能量密度低。二是,其他車企不敢放心大膽用比亞迪的電池,比亞迪自家也做電動車,到時候不給供電池,卡我脖子怎么辦?
比亞迪不止拆分動力電池業務,未來還要獨立上市。2018-4-3,比亞迪鋰電事業部副總經理沈晞在參加活動時表示,比亞迪正在做動力電池的業務剝離工作,預計2018年底或2019年初會拆分完畢。2022年至2023年,比亞迪的動力電池公司會獨立上市。
奇瑞:成也QQ,敗也QQ。
事后,詹夏來曾跟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周其仁教授做過一次交流。在暢談將近兩小時候后,周其仁問詹夏來:“你既然這么熱愛汽車,何不棄官從商?”詹夏來回答:“我只有坐在蕪湖市委書記這個位置上,才能更好地保護奇瑞。”摘自《自主品牌“一哥”的敗局》——這其實是奇瑞失敗的最根本的原因。奇瑞是所有自主品牌里面唯一的國企。尹同耀老大說了不算了,各種各樣的掣肘。看看吉利、長城、比亞迪,在李書福、魏建軍、王傳福的帶領下。摸爬滾打十幾年,碰機會也碰成功了。還有一點就是成也QQ,敗也QQ啊。QQ就是奇瑞。奇瑞就等同于低端微型車。品牌再想往上拉難度太大了。認知被鎖定了。
奇瑞正在謀求整體出售,寶能,華夏幸福都是潛在買家。祝奇瑞一路走好。
長城汽車:做小何時能夠扶正?
寶馬與長城,珠胎暗結。寶馬老爺早已經對華晨有些不滿,直接給找了一小妾。正室雖然來的早,再不好好表現就直接換掉了。
2018年7月10日長城與寶馬在中德兩國總理的見證下簽約,這項備受關注的合資正式宣告落地,共同點亮的光束汽車成為長城與寶馬愛的結晶。
長城哈弗成功的利用國人好面,求大,顏控的心理,H6牢牢霸榜SUV 58個月,堪稱奇跡。但是魏建軍搭上自家姓的WEY就賣的不好,10-15萬是長城的天花板,價格再拉也拉不上去了。和寶馬合資是個契機,看老魏如何利用寶馬學習吉利領克成功拉升品牌。
祝老魏早日扶正。
力帆汽車:要讓熊貓沖出四川,走向全國。
又是一個造摩托車起家的故事。盼達用車是由力帆控股戰略投資的新能源汽車智能出行平臺。盼達用車2015年11月開始在重慶運營,目前已在杭州、成都、廣州、武漢等城市累計投入了超過2萬輛新能源汽車。2018年上半年,盼達用戶全國累計超過300萬(App注冊)。與百度Apollo合作無人駕駛,攜手阿里云布局智能調度平臺(就是云平臺用阿里云)。當然盼達的車型都是力帆提供。
前途:占領電動超跑這個門類,前途就是電動超跑。
踏踏實實造車,老老實實賣車。如有浙江人靈活的腦子和氣魄,再玩點資本運作,堅持8年終會成功。
知豆:踩準了每次補貼節奏。
知豆其實是新大洋集團(造摩托車)的一款車,但是新大洋沒有乘用車的生產資質所以就讓知豆認了眾泰這個干爹,新大洋并不是大企業所以設計能力也有限。2013 年,知豆 D1(又叫 H1)在國內上市,但由于沒有資質,首先轉戰歐洲市場,憑借歐盟的 E-Mark 和 CE 認證,知豆進入意大利等歐洲市場銷售,2014 年終于借眾泰品牌在國內銷售。知豆 D1 官方指導價為 10.88 萬元。2013 年 9 月,國家推出針對私人消費者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2014 年上市的知豆能享受到最低檔補貼,國補和地補兩檔補完過后的價格是 4 萬出頭。然而跟眾泰的合作并不順利,雙方很快就分手了。2015 年 1 月,吉利控股集團、新大洋機電集團、江創投基金共同成立知豆電動汽車有限公司,吉利持股 45% 為第一大股東,鮑文光的新大洋持股約占 30% ,為第二大股東。2016 年 7 月,知豆同期虧損約8800萬元。擔心拖累全年業績,吉利汽車將知豆股權賣給吉利控股。其實就是左手賣右手。
搞定了資質。2017年3月1日,知豆成為國內第11家獲批新建新能源乘用車項目的企業;2017年11月1日,成為國內第4家通過工信部審核獲得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的企業;2018年3月12日,獲車輛生產企業世界制造廠識別代號(WMI)。
踩準了每次補貼節奏,2013 - 2015 年,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門檻是雙 80 ,即續航里程 80 公里/最高時速 80 公里以上,2013 上市的知豆 D1 續航 120 公里, 2015 年 D2 續航 155 公里,最高時速都是 80 公里,卡的比較穩。2016 年開始,新能源汽車企業準入條件和產品推廣的補貼標準由雙 80 提升為雙 100 ,知豆也正好把當年上市的 D2S 的最高時速提到了 100 公里,續航保持 155 公里。前不久曝出 2018 年的補貼標準,進一步體現出國家對于新能源汽車明確的指引方向,即高續航 + 高能量密度。
新補貼政策對于續航小于 200 公里的車型打擊巨大,而剛上市的知豆 D3,以 210 公里的續航穩穩守住 200 公里以上級別( 200 公里以下是主要削減部分)。針對能耗和能量密度方面更加細致的要求,D3 也能完全 hold 住,官方宣稱 D3 搭載了 151.5 Wh/kg 的高比能量電池系統。
知豆也在搞分時租賃,2015 年 7 月,以知豆為控股大股東在米蘭成立了 Share'Ngo 分時租賃公司,注冊了全球商標。2015 年起,Share'Ngo 項目也開始進入中國山東等二三線城市,入鄉隨俗的叫做小靈狗,在國內成立 14 家分/子公司,占領入駐全國 13 個城市,在沂南、寧波、寧海、蘭州、長沙、青島、天津、廈門、重慶、昆明、南京、武漢、蘇州等城市共投放小靈狗電動汽車1萬多輛。
看到了吧,所有民企做電動車,一定后面跟個出行服務平臺。為啥?消化庫存,獲取補助,收集信息,鍛煉隊伍,為后油車時代電動出行做好準備。
北汽:做電動車的富士康。
油車干不過,我們不玩了。徐和誼宣布:“20187月31日開始,北汽將會停止在北京地區自主傳統燃油車的生產銷售工作。” 按照北汽集團此前的規劃,將在2025年全面停止燃油汽車,實現企業的全面新能源化。據北汽集團相關人士介紹,7月底停產的是北汽集團在北京地區的自主品牌乘用車(不含越野車),相關產能將轉移到北汽株洲基地和廣州基地。而現有自主品牌北京生產基地將轉型升級為北京奔馳高端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計劃一期產能15萬輛,預計年產值可達500億元,計劃年底下線。
北汽和滴滴,奇點汽車都在協商代工電動車事宜。我是北汽,當然騰出生產線給奔馳EQC了,代工滴滴奇點你們就呵呵吧。
一汽東風長安:攢雞毛湊撣子。
“投資不過山海關。” “每一次國家對東三省的援助,都換成了海南島的房子。”
近日,據一汽集團內部人士透漏,一汽、東風、長安合并事宜終于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合并后的初步框架已經搭建完畢,國汽集團雛形已經呈現,且最快將會在8月份正式宣布。
18年7 月13日,一汽、東風、長安這三家國有自主品牌汽車企業正式簽署移動出行意向協議書,決定合資組建T3出行服務公司。三大自主品牌達成戰略合作框架,這在國企歷史中是第一次;而三大自主品牌攜手進入出行服務領域,同樣也是第一次。
靠著合資車吃香喝辣30年,三個阿斗扶不起了。
廣汽傳祺:廣州以此叫板深圳。
廣州南沙已然成為汽車變革的聚集地。Pony.ai小馬智行,恒大法拉第等,都把總部安在了南沙。北上廣要被北上深杭替代了,廣州要以無人駕駛智慧出行扳回一城。
上汽乘用車:倆買辦成不了大氣。
2017年,上汽集團乘用車共銷售618.8萬輛,上汽乘用車銷量52.2萬輛,占比個位數。朗逸基于PQ34平臺,拉皮十幾年,還是單一車型的TOP3。2017年,上汽集團營業總收入達到8706.39億元,,同比增長15.1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到344.10億元,同比增長7.51%,經營業績再創歷史新高。上汽要錢有錢,要人有人,躺著賺錢30多年(85年合資桑塔納),至今沒有自己的三大件。醉心于買辦,就是不愿干實在的活。
百度阿波羅:只有站在泥水里,雙手沾滿油泥,才能做好無人駕駛汽車。
只靠算法籠絡不了各方的,無人駕駛的難點在于不同車輛的工程實現。只玩bit是不行的。
(如下圖 底圖:剛果銅礦礦工 頭圖:李彥宏荒野求生 合成:TP-GAN算法)
阿里:有事,關門放小鵬。
2018-4-16,阿里向媒體透露,阿里團隊正在研發自動駕駛技術,已有車輛進行了常態化路測,并具備了在開放路段測試的能力。目前還有幾十輛處在開發流程中。阿里自動駕駛選取的技術路線為 L4,即全自動駕駛,即行駛由機器主導,在絕大多數場景下,都不需要人干預。阿里的路測車輛改裝自林肯 MKZ,百度、英偉達和多家創業公司的自動駕駛系統均采用該款車改裝布署。
不是個戰略重點,大家都摻和,自己也得來一個。
騰訊:還是只投資比較好。
鵝廠的核心戰略是:連接+投資。不用勞心費力臟了手去干,鵝廠更樂于投資。
騰訊在2017年3月收購了特斯拉5%的股權。若特斯拉果真以馬斯克所說的420美元/股退市,那么騰訊的回報將高達近100%。截至去年3月17日,騰訊通過旗下黃河投資(Huang River Investment Limited)以17.78億美元在公開市場收購了特斯拉816.75萬股股票,占股5%,平均買入價約為217美元/股。5%的持股也讓騰訊成為了特斯拉當時的第五大股東,排在其前面的四大股東分別為:馬斯克,持股大約21%;富達投資,持股14%;Baillie Gifford,持股8.2%;T. Rowe Price,持股7.3%。
騰訊占股蔚來9.41%
騰訊占股威馬2.3%
騰訊占股京東18.1%,為京東的第一大股東為騰訊,擁有4.4%的投票權。
京東:無人駕駛從干線物流開始。
2018年7月23,目前京東已經正式向國家測繪管理部門提交了甲級導航電子地圖制作資質申請,并逐步將高精地圖的產品、技術、數據等賦能給更多的合作伙伴,以進一步推動無人駕駛的落地;劉強東之心,路人皆知了。
BATJ的互聯網巨頭,能干成無人駕駛的得看京東了,因為東哥愿意弄臟雙手去真正的干活。馬云嘲笑其他公司的十二字迷航“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跟不上”,已經在自建物流上被老劉啪啪打臉。在無人駕駛上還會重復老路。
據傳老劉家族在宿遷就是干航運的,對物流的理解是深入的。
最后總結,綜上分兩次辣評了國內的無人駕駛公司,2018-2025,能夠勝出的公司是:
吉利 – 傳統車企
知豆 – 傳統電動車
威馬 – 造車新勢力
京東 – 互聯網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