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人不宜吃咖喱—咖喱對人體的危害
朋友們,大家好!我是趙中振。
今天和大家講一下姜科植物的兄弟,地下部分的根與根莖。
姜是我最喜歡的驅寒植物。記得我們小的時候,淋了雨水,回家第一件事,家長就是強迫讓喝姜糖水。所以我現在出差,特別是去冷的地方,包里總是帶點姜母茶。
1
說來,在中藥大家族中,很多中藥都是有別號的,姜有個別號,被稱為”嘔家圣藥”,這個稱號是藥王孫思邈給的。辛夷叫“鼻家圣藥”、防風叫“風家圣藥”。
很多人第一次出海乘船,恐怕都會有暈船的經歷。前次我去南極,兩天兩夜48小時穿過魔鬼般的德雷克海峽,在那驚濤駭浪之上,含上姜片,翻腸倒肚的感覺也能舒緩很多。
到了南極以后,我們乘坐沖鋒艇,與探險隊員們一起,去尋找海豹,去看企鵝。那可是真的寒風刺骨,穿多少衣服好像都不覺得暖。但回到大郵輪上,一杯熱氣騰騰的姜湯下肚就可保平安。中國人喝,外國人也跟著喝。
生姜可解表散寒止嘔(圖片來自中藥材圖像數據庫)
日常生活中,下廚房,佐料離不開蔥姜蒜。
炒菜,加幾片生姜;蒸魚,撒一些姜絲;燉湯,拍一塊生姜。
但姜非常低調, 加了生姜,您可能也沒有太多感覺,但是,如果哪一天不加的話,這就菜也不香了,魚也變腥了。
中國人用生姜的歷史非常悠久,兩千多年前,孔子就喜歡姜。《論語》里有記載:“不撤姜食,不多食。”意思是,孔子每頓飯都要吃姜,但并不多吃,一點點就夠了。
姜的原植物長這樣,您見過嗎?(圖片拍攝:陳虎彪)
古書上記載:“神農居姜水,以為姓。”周朝就有鼎鼎大名的姜子牙--姜太公,這是一個姓。但請朋友們留意,姜作為姓氏,只能用簡體。
姜,放在中藥中,我們要注意它原本的意思了:薑,這里的字,是草字頭,下面是邊疆的疆的右半邊。
李時珍引用了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解釋︰姜作薑,云“御濕之菜也”。王安石《字說》說︰姜能強御百邪,故謂之薑。薑本為強壯、防御之意。但簡體字就沒有原來的韻味了。
民間俗語講“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與北方不同,姜在嶺南人的手中,是可甜、可咸的,咸的不用說,單說這甜的,紅糖姜茶、姜汁豆腐花,每一種都是經典小吃。
李時珍說,生姜、可蔬可和,可果可藥,意思是,生姜可有作蔬菜、調料、果脯、做藥物。您可能會說,生姜那么辛辣,怎么當菜吃呢?幼嫩的生姜,仔姜,非常的鮮嫩。川菜有仔姜肉絲,和新鮮的竹鞭有一拼,是我的最愛。日本也有用仔姜做的壽司姜,被染成了紅色。
姜科的內容太豐富了,我前面說的,還主要是生姜。
有句話,姜還是老的辣,干姜主要作用是溫里,炮制后的姜炭可用于止血,真是像孫猴子一樣,變化無窮。
干姜作用是溫里(圖片來自中藥材圖像數據庫)
炮姜可溫中止血(圖片來自中藥材圖像數據庫)
2
姜科植物根莖作中藥和香料的,還有一種叫做山柰,這個字是上下結構,上面是一個木頭的木,下面是一個指示的示。
山柰原產于拂林國、大秦,也就是古代的東羅馬帝國,現在的地中海東岸地區,傳到中國的廣東地區后,被發揚光大了。
《本草綱目》第一次將山柰收入。從植物分類上,山柰也是在姜這個科長的麾下,而且是個老部下。但從一開始,山柰出現在人們面前的就是栽培品。按李時珍的記載,廣東家家戶戶都喜歡種山柰。
山柰原植物圖(圖片拍攝:陳虎彪)
客家有一道名菜叫鹽焗雞。這里主要用的香料,就是廣東人口中的沙姜。在廣東菜里,還有沙姜雞、沙姜豬手(就是豬蹄兒)、沙姜豬肚等等名菜。這里邊用的沙姜,其實就是山柰。除了廣東人外,四川人也喜歡用山柰。
山柰的鑒定要點(圖片來自中藥材圖像數據庫)
我們一說起川菜,大家都說,我知道,川菜麻辣,直接就想到了辣椒和花椒。實際上,四川的家常菜,有紅燒和鹵菜系列,比如紅燒的雞啊,排骨啊,豬蹄之類的,必定用到八角茴香和山柰這個組合,甚至把這兩個名字合在一起,簡稱“八角山柰”,有點像我們中醫開方里的藥對兒。如澤蘭佩蘭、乳香沒藥等。
3
中國人喜歡吃姜,那么外國人呢?老外都熟悉Ginger這個詞兒,一說到天然的草藥,老外很快就會想到:洋地黃、大蒜與生姜。
歐洲人喜歡香料、喜歡茶,但歐洲又不出產。古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一點姜,平時舍不得用,要留到圣誕節,制成姜餅人兒。后來,姜餅人就成了圣誕節的傳統美食之一。
歐洲的香料一直依靠進口。中世紀時,地中海貿易區,是東方香料輸入西方的樞紐,這里被意大利人牢牢地控制。香料對歐洲人來說,是奢侈品。后來莎士比亞還寫了一個劇本,叫做《威尼斯商人》,也提到了商人在香料貿易中是在如何層層加價的故事。
十五世紀的時候,哥倫布出場了,他受西班牙王室的支持,就踏上了去東方尋找香料的茫茫海路。當他登上新大陸時,他還以為到達了香料的王國——印度,所以才有了印第安人的叫法。
4
說到姜科香料,就不能不提咖喱。大家都吃過咖喱牛肉吧,咖喱是什么呢?實際上,在印度,咖喱并沒有固定的配方。這么說吧,咖喱就是一種“混合香料”。
但不論怎么搭配,印度的咖喱里一定會有姜黃,從顏色到味道,姜黃都是主角。所以世界上不論哪里咖喱都是呈現出明亮的黃色,聞起來特別香,讓人食欲大增。
姜黃的原植物圖(圖片拍攝:陳虎彪)
姜黃是咖喱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味可以行氣止痛的中藥。
我們說,香料之王是胡椒,香料之后是小豆蔻,那么香料里的國際巨星是誰呢?姜黃當之無愧。
為什么說姜黃是國際巨星呢?近幾年,許多科學家都瞄準了姜黃里面的姜黃素。研究發現呢,姜黃素具有多方面的藥理作用,許多熱點疾病的治療,都從姜黃素看到了希望。
姜黃的鑒定要點(圖片來自中藥材圖像數據庫)
我曾兩次去過印度,那里有很多香料市場,特別在新德里,那里的香料市場巨大。姜黃、丁香、肉豆蔻、肉桂等,琳瑯滿目,香料濃郁撲鼻,我的噴嚏從市場的這一頭,一個接一個,一直打到了市場的那一頭。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竄”,用北京話,那就叫“倍兒竄”,芳香、開竅、提神。
結語:
有關姜科植物的地下潛伏部隊,我們就先講到這里。姜科的郁金、莪術等,以后還會談到。
最后,給大家分享一個生活中的小妙招。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經歷,晚上睡覺,一不小心頸部局部受了寒,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落枕”了。這個時候,您可以把生姜切成薄片,敷在疼痛處,蓋上干毛巾,用電吹風的熱風持續吹上兩分鐘,癥狀就能大為緩解。
今天就講到這里,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