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開得起凱迪拉克嗎、開凱迪拉克是什么階層
如果某一個汽車品牌只針對某些職業的從業者是提供特殊的優惠,你會怎么看待它呢?
聽起來似乎是天方夜譚,似乎沒有哪家汽車廠商會蠢到這種程度。
然而這是真實存在的。
沃爾沃汽車就是這么一家奇特的汽車廠商,該品牌的車輛針對教師、醫生、律師等行業從業人員會給予特別的優惠政策,說白了就是買車會更便宜些;而且這個操作并不是經銷商的營銷方案,而是汽車廠商在經銷商確認用戶信息之后直接進行減免。
為何沃爾沃汽車會門可羅雀?
也許這就是原因之一吧。
先不討論這樣的設定會帶來什么,來看一看還有哪些品牌進行過相同的操作吧;標致雪鐵龍是眾所周知的,而且是一個超冷門品牌,這里就不討論它了;現在的凱迪拉克也搞出了這樣的操作,從即日起到三月末,凡在職醫生護士、教師、金融從業人員、注冊會計師、注冊建筑設計、部分駐車工程師,購買凱迪拉克全系車型均可獲贈全額商業車險,最高達到7000元。
凱迪拉克對用戶職業的劃分要比沃爾沃更細致,沃爾沃或標雪只是對教師、律師和醫護人員有特殊的照顧,凱迪拉克則是將幾乎所有高薪職業的從業人員都囊括其中;并且將其定義為“精英圈層”,從這個定義來看,也許凱迪拉克下沉的速度又要加快了。
限定這些人群購車有優惠,也就是說從事其他工作的人員購車無優惠。
這不就是赤裸裸的職業歧視嗎?
看來在瑞典、法國和美國的汽車廠商眼中,從事其他職業的人都是低級人嘍;然而從事這些職業的人員又能有多少,其中具備中高端汽車消費能力的又有多少呢?所以撇開其他因素不談,將用戶限定于這個小圈子里就是非常愚蠢的。最具潛能的市場用戶基本都被這三個品牌排除在外了,所以其品牌發展前景只會越發的糟糕。
教師、醫護人員、律師,這三個職業嚴格來說都不算高薪職業,當然這只是基于正常薪資標準的評論;回到現實則存在其薪資不高但收入不低的客觀情況,建筑類行業從業者也普遍有類似的特點,那么這些行業的從業者是否可以定義為精英圈層,精英圈層又當如何解讀則存在很大的爭議。
不能否認多數人都是厭惡這三種角色的,為什么呢?
再退一步來講,很多人都厭惡“精英”這個人設,又是為什么呢?
很簡單,不論教書育人還是治病救人的職業,自古以來都不是高薪職業;其考驗的是道德水平,那么當這幾種職業的從業者成為高薪精英的時候,其道德水平就會受到公眾的質疑。從事金融業或其他行業倒是會有高薪,可是金融的本質是什么,這也許是很多人說不清楚卻都有些明白的;所以類似的職業雖然很重要,但是從業者在社會中的形象往往并非足夠正能量。
真正的精英應當是在掌握更多社會資源的前提下,以掌握的知識替普通人發聲,幫助普通人提升生活質量的角色,是承擔著社會責任感的角色;而并非那些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有錢一定賺,出現問題就怪別人,精英圈層普遍具備這種特點,且同樣是自古有之。所以幾乎在各個文化體系中都出現過普通圈層對精英圈層的厭惡,精英圈層往往只能在其不上不下的小圈子里自我陶醉。
而其陶醉的基礎一定將自我與普通進行等級劃分,只有腳踩普通圈層才能體現出其優越感。
這類不是針對沃爾沃或凱迪拉克,而是特指精英圈層。
其實這些精英圈層無非是運氣好一些,從開始就能獲得優質的教育資源,從而贏在起跑線上;于是問題又來了,如果教師仍舊是一個充滿光輝的職業的話,教育又為何會區分優質和劣質呢?這個問題很難解讀。只不過存在類似問題的職業似乎都在精英圈層中。
綜上所述,凱迪拉克這次動作搞得很大,不過即便是這些精英圈層怕也是很難接受這么個狹隘的品牌;因為凱迪拉克之前的用戶畫像已經非常清晰,特點是常常流連于沐足之地的家伙,實在是過于糟糕了。至于沃爾沃倒是一直這么自我標榜著精英品牌,只不過一個主攻燃油動力汽車卻連縱置驅動平臺都沒有的汽車廠商,一個主攻中高端卻只有最大排量僅2.0升發動機的汽車品牌,它高在哪里了呢?
如果這樣的汽車真的能對應精英圈層的話,那個人觀點就是精英圈層確實是一個沒有什么營養的圈層。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
天和MCN發布,保留版權保護權利
喜歡我們的內容請點贊關注評論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