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夫的服飾與馬匹;馬車夫與紡織女工
趙國與秦國本是共祖,殷商時期其祖先是皇帝的大戊御,也就是馬車夫,擁有調教馬匹和駕駛技能,屬于領導的專職司機。后來到蜚廉這輩,又練成一門絕技,那就走逾奔馬,就是跑的特別快,外號“飛廉”,估計和現在的博爾特有得一拼。
蜚廉生了兩兒子,一個叫惡來,是個大力士,能和犀兕熊虎搏斗,深得商紂王寵用,但他喜讒毀,助紂為虐,被周武王誅殺。另一個兒子叫季勝,季勝的后代有叫造父的,善于培養調教千里馬,周繆王騎著他的千里馬,體驗著飛一般的感覺,那叫一個倍爽,嘿,駕嘚。千里馬提高了戰斗力,幫助周繆王消滅了反叛的徐偃王,于是周王把趙城賜給了造父,史稱“皆蒙趙城,姓趙氏。這是趙國國君姓趙的源頭。
后來季勝的后代到了叔帶這一輩,周幽王無道,于是去周如晉,事晉文侯,始建趙氏于晉國。叔帶的后代經歷了屠岸賈的滅門之禍,幸存的趙氏孤兒趙武的后代和韓魏兩家三家分晉,建立了趙國。
戰國七雄
蜚廉的后代非子,因為馬養的好,被周孝王賜姓贏,為皇帝養馬,后世的秦襄公因為救駕周平王有功被分為諸侯,擁有了岐以西之地,正式擁有了自己的領地,建立秦國。
從此,秦國贏姓和趙國趙氏徹底分家了,此后秦趙兩國征伐不斷,但最終六國歸秦,趙國覆滅,。其實七雄爭霸的戰國,每個國家都有爭雄天下的實力,趙國之所以沒成就霸業,除卻地理位置的優劣,關鍵在人才的利用上沒有把握好。
地理位置上當時的趙國北接婁煩,林胡,這些少數名族部落,東接燕,齊,南接魏,西接秦,處于四戰之地,邊境戰事不斷,加之氣候干燥,始終無法和平發展農耕,蓄養國力。
人事雖然經過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改革,尚武之風普及,軍隊弓馬騎射的技藝長足發展,但缺乏像秦,魏那樣的深層次的社會變法,綜合國力無法得到大幅提升。趙雖有平原,齊有孟嘗,楚有春申,魏有信陵,這些公子養士三千,但卻缺少秦國商鞅那樣變法強秦之才。雖有廉頗,趙奢,李牧那樣的良將,但不能深用,后期廉頗逃走,李牧被殺。長平一戰的慘敗,被秦國坑殺了40萬將士,從此元氣大傷,再也無力和秦國抗衡了。反觀秦國,北收義渠,南并巴蜀,擁殽涵之固,獎勵耕戰,遠交近攻。秦國在發展策略和戰略格局,用人之道上都優于趙國。
秦國統一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