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變懸掛調節什么意思_可變懸掛實用嗎
砍掉老款短續航版本,新款起售版本配置減少、價格提升。
預售價漲價的比亞迪宋PLUS冠軍版怕是會“脫單”,不過比亞迪粉絲似乎還是在堅持,其稱新款宋PLUS雖然配置有變化、價格確實有上漲,但是新款支持高級的云輦系統和FSD,其他的車有嗎?
自仰望U8發布之后,云輦系統就成為比亞迪品牌最熱門的話題;似乎原地轉向、四輪智能扭矩調節和應急車輛水上浮等功能確實很搶眼,客觀理論上也確實具備很強悍的越野脫困能力,用于轎跑車也會帶來很強的操控感。但是宋PLUS冠軍版怎么可能用到與仰望U8相同的云輦相同呢?仰望U8的售價幾乎達到110萬元!宋PLUS冠軍版雖然漲價但也只是16.98-21.98萬。如果這臺車用了仰望品牌的云輦系統,那傳說中U8的上萬個訂單背后的用戶還不得掀了比亞迪的天靈蓋。
所以在都是云輦系統的前提下,這套系統還區分為多個版本。
王朝汽車和海洋品牌的系列車輛只是用了“云輦C”而已,然而C系統無非是拿FSD做文章,不過是改個名字罷了。
FSD可做兩種解釋,在特斯拉品牌里是完全自動駕駛的意思;在比亞迪品牌里與智能輔助駕駛無關,比亞迪品牌本就不太認可自動駕駛,現階段只是搞輔助智能駕駛。
比亞迪的FSD指的是“頻率可變阻尼減振器”。
說白了就是一個“自適應調整減振器”,這種減振器并不新鮮,功能也很有限;中高端新能源汽車里有不少自主品牌的車輛都有使用這種減振器,即便是合資汽車也有部分車輛使用,其中價格最低的是雪鐵龍凡爾賽C5 X,十幾萬的車就用這種減振器了。
那么這種減振器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自適應調整減振器不能調節底盤高度,調節高度需要的是“空簧”;減振器分為兩個部分,彈性元件和減振器負責支撐和減振,各種連桿負責控制車輪左右傾角;第一部分中的彈性元件負責車身支撐,減振器只是控制彈性元件的起伏彈跳頻率,用于調節高度的是使用壓縮空氣的“空簧”,自適應減震器的作用還是只能調節彈跳頻率。
普通減振器不能調節自身阻尼力的大小,FSD則是能依據路況的變化調整阻尼力的大小。
僅此而已。
但是這種可調減振器是有“滯后”的,比如車輛進入短距離的崎嶇路面之后才會開始調整,短距離的崎嶇路面也許在開過去之后都還沒有完成調整;所以實際意義并不是很大,實際駕駛裝備可調減振器的比亞迪漢唐系列也就那么回事,重點是這種可調減振器一度是支持漢唐系列選裝的,能選裝的減振器又能有多高深的技術?
重點:
在比亞迪官網的配置列表中,確認的結果是只有18.98萬和19.98萬的冠軍版宋PLUS DM-i才有可調減振器,16.98-17.98萬的純電續航110公里的版本沒有,17.98-21.98萬的電動版本也沒有。
所以并非宋PLUS冠軍版都有云輦系統,而且這套云輦系統并沒有什么大不了。
同時對于SUV車型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減振器用可調類型,這種可調減振器完全能自己更換;但是四驅系統就不能自行加裝了,而宋PLUS冠軍版全系都是前驅,老款的四驅版本都沒有了。一臺重心偏高的SUV肯定不能期望有多好的公路操控體驗,前驅車就更不用有幻想了,所以這樣的一臺普通代步車要可調懸架的意義就更小了。
插電混動汽車的競爭力體現在三個方面,分別為:
- 純電續航
- 驅動平臺
- 性能標準
只有純電續航足夠長才能有效降低用車代價,只有多用電、少用油才對,因為電的單價比油低很多;宋PLUS冠軍版的純電續航里程只有110-150公里,同樣為自主品牌的其他中型后驅SUV有更高的標準,比如起售價低于15萬的零跑C11增程版就有185公里,該車起售價超16萬的版本也只是價格重合宋PLUS DM-i冠軍版110公里的版本,可是重合的C11增程版已經有280公里的續航。長安深藍S7預計推出125公里和200公里的選項,短續航版本似乎用的是WLTC工況測試,折算為相同的NEDC模式估計也有150公里的續航,起售價預計也只是15萬而已。
宋PLUS DM-i冠軍版沒有什么競爭力,這臺前置前驅,8.3-8.5秒破百的插電混動汽車確實一般;至于電動版本更不用浪費筆墨,20萬以內的版本只有520公里的續航,旗艦版只是605公里,同樣是緊湊型的AION Y Plus 610公里續航的版本起售價只是14.38萬;與宋PLUS EV價格重合的選項里已經有高性能的國產后驅和四驅緊湊型與中型SUV,比如零跑C11、深藍S7、極氪X、smart精靈3號、大眾ID.4/6等。
這就是冠軍版的宋PLUS,并非一臺很有性價比的國產汽車。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天和MCN發布,歡迎轉贊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