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禁煙控煙的宣傳內容—禁煙宣傳小知識簡短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全球范圍內已有大量流行病學研究證實,吸煙是導致肺癌的首要危險因素。2022年5月31日是世界衛生組織發起的第35個世界無煙日。為了提高大眾對吸煙危害性的認識,摘編了一些控煙科普文章供讀者閱讀,希望能增強大眾對危害的共識,自覺維護自身健康。
里面有什么?
在燃燒的過程中,可以產生4000多種已知的化學物質,其中400多種具有毒性,超過69種致癌或促癌物質。那么,的主要有害物質有哪些?
高度成癮性物質。可以引發血管收縮、心跳加快、血壓升高,造成血管內膜受損,加重動脈硬化。大量可引起冠狀動脈痙攣,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塞。
燃燒后產生的黑色物質。這是引起肺癌和喉癌的主要原因,會加重哮喘和其他肺部疾病的癥狀。
一氧化碳跟血紅蛋白結合,形成碳氧血紅蛋白,阻止血紅蛋白與氧結合,使血紅蛋白失去攜帶氧的能力,造成機體缺氧。還會使膽固醇增多,加速動脈硬化。
我國目前吸煙現狀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世界衛生組織、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深圳聯合發布首次“全球成人調查——中國部分”調查結果。調查顯示:我國吸煙情況仍然嚴重,2002年后的吸煙率、比例和二手煙暴露沒有明顯改善,現在吸煙者總數高達3億,72.4%的非吸煙者遭受二手煙的危害,率僅為16.9%。此次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目前吸煙者總數達3億。農村人群吸煙率高于城市,低教育水平人群吸煙率相對較高。我國男性成人吸煙率有所下降,但依然在較高水平:15歲及以上人群現在吸煙率為28.1%。其中,男性吸煙率為 52.9%,女性吸煙率為2.4%。15至69歲人群的吸煙率為54%,較2002年有微弱下降。20至34歲的每日吸煙者中,一半以上在20歲以前已經成為每日吸煙者了。調查人員按照工人、農民、干部、醫務人員和教師五種職業類別對15至69歲男性人群吸煙率進行統計,結果顯示,工人、農民的吸煙率最高,均超過了60%。
吸煙的危害
1、里沒有任何對人體有益的東西,相反對身體有害的物質有20多種,在吸煙產生的煙霧里,大約有70多種有害物質。
2、中含量最高的毒性物質是煙堿。一支煙含煙堿高達5至15毫克。而煙堿對人的致死量為50毫克。也就是5至10支紙煙中所含的煙堿,一次注入人體,就可以致命。煙堿的慢性中毒對人的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等均有嚴重的損害。
3、肺癌的第一位原因就是吸煙。人體其他的一些癌癥,如食道癌、膀胱癌、癌、大腸癌、喉癌、唇癌等也與吸煙密切相關。
4、吸煙者每日每時都在接受放射線輻射的危害。可導致和加重動脈硬化,并導致冠心病和中風。
5、吸煙還能造成室內環境的污染。被動吸煙者所受到的危害,也不亞于吸煙者。
6、吸煙既不能解乏,也不能增加靈感,反而會降低神經系統的功能。
吸煙對青少年的危害
吸煙對青少年危害性更大。據醫學研究表明,青少年正處在生長發育時期,各生理系統、器官都尚未成熟,其對外界環境的有害因素的抵抗力較成人為弱,易于吸收毒物,損害身體的正常生長。據美國25個州的調查,吸煙開始年齡與肺癌死亡率呈負相關。若將不吸煙者肺癌死亡率為1.00 時,15歲以下開始吸煙者其死亡率為19.68;20~24歲為10.08;25歲以上為4.08。說明吸煙開始年齡越早,肺癌發生率與死亡率越高。吸煙損害大腦,使思維變得遲鈍,記憶力減退,影響學習和工作,使學生的學習成績下降。心理研究結果表明,吸煙者的智力效能比不吸煙者減低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