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和銷售人員談落地價劃算嗎,怎么買車最劃算
作者|楊小米+star 編輯|小辰
我和胖鍋打算換車了。
胖鍋現(xiàn)在開的朗動,是他2013年畢業(yè)的時候家里給買的車,算起來也有10年的車齡了。
之前偶爾有提及換車的事情,但是更換用車的需求也不強烈,加之2021年我和胖鍋剛買了個小房子,資金上也不寬裕,換車的事情也就沒有提上過日程。
但最近,胖鍋得到一個消息,他堂哥換車了。
這好似一劑藥引,勾得胖鍋饞車的念頭就下不去了。我想想之前那輛車的確開的時間久了,還是同意了這件事。
對于一個工薪家庭來說,買車不是一件小事,對于購買新車,方方面面應該注意的要點,都要了解準備。
胖鍋出差在外,閑暇時間相對較多,自告奮勇地承包了信息收集工作。現(xiàn)學現(xiàn)賣地和我講起了選車的要點。
選車第一步:
錢包決定選擇范圍
做了買車的決定,胖鍋就盤點起了我們微薄的家底。那么決定做多少錢的買車預算合適呢?
胖鍋說在汽車圈中是有建議參考標準的,那就是將汽車的落地價,除以家庭年可分配金額的比值。
在歐美國家,汽車文化和汽車工業(yè)比較發(fā)達,這個比值一般為0.5,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家庭的年可分配金額為20萬元,他們給出的汽車預算就是10萬元。
中國因為市場和國情影響,這個比例有些不適用,畢竟掙的錢和汽車價格都不一樣。
在中國想買車,那么這個數(shù)值在全款的時候不要超過2,也就是說,你一年有10萬元可分配金額,那么就可以買一輛20萬元的車。這樣之后的養(yǎng)車花費也不會對家庭生活造成太大影響。
參考這個標準,也結合我們現(xiàn)有的存款額度,初步預算20萬元-25萬元來進行買車。
確定了大概的買車預算,胖鍋問起了我打算買什么品牌的車,當時我就想反問他一句,你打算給我買什么品牌的口紅……
這不是為難人嘛。好歹胖鍋還算是個心里有數(shù)的理工男,盡可能簡單地給我介紹了一下汽車品牌應該怎么選。
千萬別選冷門車,常規(guī)的冷門車一般銷量差,造車的品質不能保障,售后服務難以保障,零件的配備都不一定跟得上。賣你車的時候顧客是上帝,等到修車索賠的時候,顧客能給急得想見上帝。
所謂的冷門車,就是在街上很少看見的車型,繁華馬路邊上蹲上一會,都看不到幾輛的品牌(豪華品牌除外)。
排除了冷門車,就根據(jù)銷量排行榜去考慮,隨大流買車,即便錯也錯不到哪里去。
我們根據(jù)平時開車的印象回憶了路上的常見品牌,再根據(jù)手機上汽車類的APP軟件上20-25萬車輛的銷量排名,初步選擇了幾個意向品牌,比亞迪、大眾、豐田、別克、本田、福特。
選車第二步:配置的要求
確定了大概的品牌范圍。車型的選擇上胖鍋干凈利落,就選SUV。
用胖鍋的話說,我還不知道你一直喜歡SUV車型嘛!當然除了這條最硬氣的理由,選SUV也有幾方面的實際考慮。
皮皮3歲多了,正是適合帶著郊游、旅游的歲數(shù),所以能裝的車,是我們選車的一個主要標準。
考慮還會帶著皮皮的奶奶一起出行游玩,也考慮未來兩年家里可能添丁,這么算來,5座的車滿足不了需求,7座就剛剛好了。
胖鍋這時候還試圖繼續(xù)和我討論車的配置,什么發(fā)動機、變速箱、底盤懸掛……這是我該理解的事情嗎?
于是我決定給足胖鍋面子,你是一家之主,這些都是你說了算。
胖鍋也知道跟我說這些參數(shù),那是對牛彈琴,于是變換了思路。胖鍋去考慮具體配置的事情,我只考慮試駕的事情。
只需要在試駕的時候,把感受反饋給胖鍋就可以。以結果為導向,別管什么配置,車是用來開的,至少得開車的人舒服吧。
胖鍋說,就讓開車的人舒服的這一點,車載冰箱、彩電、按摩椅、輔助駕駛全配齊……
妥妥地拿捏了一般人選車的心態(tài),因此也占領了很大一部分汽車市場。不過從司機的角度,還需要考慮車輛的駕駛性。
車輛的駕駛性是開車過程中最直觀感受到的指標。駕駛性能客觀上評價主要包括汽車的動力性能和制動性能兩部分。
駕駛性能的主觀評價主要涵蓋:加速性能、直線行駛、制動性能、換擋平順性和操控性能五個部分。
操控安全性是在突發(fā)情況下,評價車輛的車身穩(wěn)定性和車輛抗側翻性能。操控安全性的主觀評價包括車輛的彎道性能和移線變道兩個部分,好的操控感受就是人車合一。
聽起來是復雜,胖鍋給我做了簡化版結論,就我們選的各主流汽車品牌,各項駕駛性能可能會各有優(yōu)劣,但不至于存在明顯短板.
由于每個人駕駛習慣不同,適應的車況也不同,試駕選擇自己開起來最舒服的就好了。
選車第三步:考慮油耗標準
說到開車,油耗的多少,也是我和胖鍋這次選車過程中不可回避的問題。首當其沖的是電車和油車的選擇。
我有好幾個同事都買了電車,乘坐感不錯,也省油,我問胖鍋電車怎么樣。
胖鍋分析,我們住在老小區(qū),小區(qū)無固定車位,根本無法安裝充電樁,小區(qū)附近公用充電樁配置也不充足,充電問題將是我們難以解決的問題。
電樁充電速度,即便快也要半個小時,一次兩次去公用樁排隊充電可以接受,長年累月,肯定會是一件讓人頭疼的事情。充電焦慮這個事情不解決,電車是不適合咱們家的。
排除了電車,胖鍋說油車也存在純油、輕混、雙擎等技術,油耗的差別還是有不少的。
最終胖鍋通過數(shù)據(jù)測算發(fā)現(xiàn),我們要省油就是要省錢嘛,但算上各種輕混、雙擎這種新技術的保養(yǎng)難度和風險,例如雙引擎技術的電池風險等等,要花費的錢其實和選擇純油的車差不多的。
所以選哪種技術的車型,依據(jù)自己心里對于技術的認可來選就可以,不用過多糾結。
計算過程我也寫下來了,給提供給有同樣疑惑的朋友參考:
同型號雙擎技術比純油技術按照百公里節(jié)約3L油計,常規(guī)家庭車的整體壽命按照15萬公里來算,那么車的整個使用周期節(jié)約4500L油,每升油按照8元計算,共計節(jié)約36000元。
同型號雙擎技術比純油技術在購置時一般是貴20000元。如果再考慮雙擎技術電池風險、雙系統(tǒng)保養(yǎng)成本的風險,實質上費用是沒有節(jié)省多少的。
至于燃油標號92車型和燃油標號95車型,同樣以整體壽命按照15萬公里,百公里油耗11L來計算,整個使用周期油耗16500L,92汽油和95號汽油按照差價0.6元計算,整個使用周期油耗差價9900元。高出部分,不過尚在我們可接受范圍內。所以汽車的燃油標號也不用過多地作為否決因素。
選車第四步:直觀的對比
經(jīng)過我和胖鍋反反復復的討論,我們初步鎖定了幾個車型,昂科旗、銳界L、開拓者、途觀L、漢蘭達。
我對于這些車的認知,都是來源于網(wǎng)絡資源和胖鍋的講述,車并沒有考察過,胖鍋倒是在庫爾勒的汽車城都感受過了。
胖鍋出差快3個月了都沒有回來,沒有胖鍋陪著,我也沒有東奔西跑去4S店看車的動力(我們城市各品牌的4S店之間距離不算近)。
剛好碰上我們的城市有個車展,胖鍋強烈推薦我去看一下,集中感受下我們選的那些車型的不同,畢竟車展上就不用東奔西跑那么遠才能看到各品牌的車。
我?guī)еてひ黄鹑チ塑囌?。都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我和皮皮這兩個外行中的外行,看車展的唯一目的就是,那幾個目標車型都進去坐一下,從乘客的角度給胖鍋發(fā)表下感受。
這些車都看過以后,皮皮對銳界L最感興趣,我也覺得這一款不錯。胖鍋微信上發(fā)來捂臉的表情并說道,果然那一米的大屏幕,那223布局的頭等艙座椅,對大多數(shù)女人都有極高的誘惑力。
▲一米大屏幕和頭等艙座椅
選定車型的事情到這就告一段落了,最終確定的兩個目標車型,初步詢價,落地價不出意外都超了預算。
坐等胖鍋出差回來后去殺價了。能談到預算內的價格,那就拿下,買車還是有多大能力,辦多大能力的事情,要量力而行。
楊小米:自媒體【遇見小mi】創(chuàng)始人,《行動變現(xiàn)》一書作者,心理學科班出身,定居在上海的山東人,3年從普通職員到市場總監(jiān),并創(chuàng)業(yè),分享職場經(jīng)驗和成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