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菜的特點和做法—正宗重慶菜做法大全
那我們回到最初的問題,江湖菜為何不在城里?
這就需要看一下重慶作為美食勝地的絕佳地理位置。重慶水系發達,有長江、嘉陵江、烏江、渠江、涪江、龍溪河、小江、大寧河、綦江、酉水等水系構成的“一干二骨七支流”,每條大江大河都有好魚無數,如青魚、草魚、鰱魚、鳙魚、鯽魚、鯰魚、江團、鰣魚、黃辣丁、九肚魚都是鮮美至極。
此外,重慶有丘陵有高山,且竹林下高山中家家戶戶都散養著土雞,肉質細嫩緊實,且雞有雞味。所以在江邊、林子里現殺現吃,便是江湖菜好吃的第一訣竅。
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江湖菜之所以能名氣如此之大,最主要的是離不開1980年代重慶開始發展建設的道路交通,那是改革開放初期,各種省道、國道的交通要點上的貨運車輛及旅客極多,大量來往重慶的人口,吃到了好吃的菜,隨著一輛輛車的駛進駛出,各家江湖菜就逐漸開始傳播,成為風行一時的流行美食,無數食客聞風而至,一飽口腹。
還有不少網友說重慶江湖菜就是重油、重麻、重辣。麻辣才是人生!重慶的民間江湖菜就是有點浪費油鹽佐料、用力過猛。
給大家推薦一下
歷史比較悠久的江湖菜,據說是長江纖夫、漁夫、挑夫發明的。火鍋的種類很多,最著名的就是毛肚火鍋,然后還有鱔魚火鍋、海鮮火鍋、魚頭火鍋、羊肉火鍋、狗肉火鍋、鴛鴦火鍋等。
出自重慶江津津福鎮朱二哥的路邊食店,為來往司機服務,然后由司機傳遍重慶。1988年開始風行。本人比較擅長這道菜。
出自重慶沙坪壩區歌樂山鎮,一個叫林中樂的路邊小店最先推出。1990年開始風行。食客的樂趣是在一個大盆辣椒里搜尋黃豆大的爆脆雞丁。該店位于重慶市的森林公園歌樂山,靠近著名的蔣介石在重慶的官坻——林園,游客加食客形成了如今的辣子雞一條街。
出自重慶南岸區7公里的一個路邊食店,據說發明者的靈感來自貴州。1992年開始風行。做法是一瓶啤酒燉一只鴨子,比較鮮辣可口。該店最火爆的時候一天要用幾千只鴨子,不過如今比較式微。
出自重慶市南岸區南山鎮。1993年開始風行。采用的方法是活雞快殺,然后急火猛燒,從殺雞到成菜不能超過5分種。該菜出自號稱“山城花冠”的南山。因此也形成了泉水雞一條街,還舉辦過泉水雞節。
出自重慶市潼南縣鎮。1994年開始風行。也是由司機傳出來并風行。但這個菜比較講究技巧,仿冒不容易,因此不像其他的菜那樣大流行。
出自重慶市渝北區兩路鎮。最開始也是針對司機朋友的。1996年開始風行。火鍋魚也是特別的生猛。魚選用10斤左右的快要流油的肥魚,片成巴掌大的片。將一個缸似的大鐵鍋像練鐵似的燒得飛紅。成菜后用大腳盆端上來,紅艷艷熱騰騰。一圈人就圍著這大盆端著啤酒瓶撈魚。吃完了再煮點青菜豆腐之類,特別地干脆利落。
其實水煮魚的前身就是火鍋魚。火鍋魚流傳開了之后,很多城里的食肆就開始仿做,但這些食肆的廚房,沒有辦法弄一個大鐵鍋并像煉鐵似的燒火,再說食客也不方便吃10斤的魚。因此就弄成小鍋、小火、小魚。美其名曰水煮魚。但我個人感覺,沒有寬湯、猛火、肥魚那樣的火鍋魚痛快。
這個菜應該是重慶的飯館發明的。因為江湖菜館不般不涉及到螃蟹這樣高檔的東西。但香辣蟹在重慶還是屬于陽春白雪似的東西,在江湖上并不勝行。1996年開始風行。
1996年就開始風行。最開始是牛蛙,然后是泡椒墨魚仔。并衍生出各種泡椒系列。這個菜也是從飯館中流傳出來的。
用很酸很酸的泡酸蘿卜,這個蘿卜是特別泡制的,外省沒有。一般要泡半年,越久越好。這個菜衍生出很多品種,如酸豇豆燉、泡山椒燉、燉羊肉、燉雞等。1996年開始流行。
出自重慶市大足縣郵亭鎮。1997年開始風行。調料非常多,吃法講究。
出自重慶市涪陵地區。烏江貫穿重慶涪陵、黔江地區,支流眾多,勝產各種野生鮮魚,烏江魚的做法是講究魚的鮮,但城市里一般都是養殖魚,所以城市里做烏江魚一般用鯰(黏)魚。1998年開始流行。
出自重慶市沙坪壩區磁器口鎮,一個保留了重慶古老碼頭文化的小鎮。將毛肚、血片(鱔魚)、鴨血旺一起煮。也是從貧苦的碼頭力工那里流傳開來。這幾年比較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