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標電動車上牌(新國標電動車上牌照需要什么手續)
您在閱讀前請點擊上面的“關注”二字,后續會為您提供更多有價值的相關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騎行電動車是當下的主流出行方式之一,為了規范電動車,在2019年出臺了電動車新國標,并且,明確只要符合新國標的電動自行車,方可辦理電動車號牌,從而規范電動車市場,這本是一件好事,但有記者調查,電動車上牌有“秘密”,商家有3個常見“潛規則”,但問題來了,商家這3種行為明明違規,車主卻都認可,甚至有車主表示:該反思了,這到底是是怎么回事?小行家今天就來聊一聊。
先看視頻:
視頻加載中...
在今年2月的時候,有記者探訪山東濟南的一個上牌點,發現電動自行車上牌有“秘密”,車主購買的新國標電動車,為掛牌商家把車拆回“原樣”,掛牌后再重新改裝,而在商家的對話中得知,多種改裝行為,已經是行業“潛規則”。
其實,這種情況還是比較普遍,一般來說,商家有3個常見“潛規則”,所謂“潛規則”,是這些明明屬于違規行為,但車主卻都很認可,甚至要求商家這樣干,具體包括:
1、 為車輛解除限速,新國標電動車限速最快為25碼,針對于這個時速,幾乎所有的車主,都覺得速度太慢,因此,行業的“潛規則”,一些車主會要求商家解除限速,從上面視頻中的商家所說,新國標上牌為25碼,但上牌后可以解除限速,車輛就能跑到40碼。
2、 更換鞍座尺寸,新國標電動車要求鞍座小于或等于0.35m,這個尺寸單人乘坐都不夠舒適,更別提有的還要接孩子,于是,不少有接娃需求的車主,都會要求商家加長鞍座,許多商家為了銷量,也就迎合車主需求,甚至有的品牌電動車,進貨的時候,就有選裝鞍座尺寸,原廠配置長鞍座。
3、 拆除腳蹬子,我曾經看過一個視頻,一位博主拍馬路上電動車的腳蹬子,發現十輛車至少六七輛都是拆了腳蹬的,可見,這種做法很常見,但新國標要求電動車必須要腳蹬,拆除明顯是不合規的行為。
以上3個都是商家較為創建的“潛規則”,而這些做法,都是車主認可的,甚至有的就是車主主動要求商家這樣做的,那么,為什么明明新國標是為車主著想,許多車主還要破壞這樣的設置,很重要的原因,車主認為這些設置要求,一味地追求保障安全,但忽略了騎行電動車的實用性。
小行家認為,如果極少數車主有要求,那可能是這少數車主的問題,但如果是許多車主都有這樣的要求,那我們是不是就該反思,是不是規定設置存在了問題,也因此,我還是支持車主所說的,對于新國標的要求,是不是該反思了。
我們就以商家常見的3個“潛規則”為例,關于限速,影響了出行效率,雖然說出發點是為了保障車主安全,但限速不一定就能減少交通事故,真正保障安全,關鍵還是要從減少闖紅燈、橫穿直闖等騎行方式進行約束,相比直接限速,這些管理更有效。
而車輛限制鞍座尺寸長度、強制必須要安裝腳蹬,這些配置要求更與安全無關,它們的存在,對于車主來說,是影響了實用性,而且又換不來新國標追逐的安全,完全是可以進行“優化”的配置要求。
當然,作為行內人,小行家還是要提醒大家,雖然新國標電動車設置合不合理,是可以討論的,但我始終不贊成大家違規改裝,即便是改裝不會影響電動車的安全,但它畢竟屬于違規行為,一旦被查,面臨罰款甚至扣車處罰,就得不償失了。對此,你怎么看?歡迎大家評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