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多久可以上高架-新手多久才能上高速?
座椅靠后“躺著”開車,確實會舒服很多,而且還能離氣囊遠一點,增加安全性,但不是越遠越好。
這個和擰螺絲道理是一樣的,擰的時候用力點就緊一點,但不可能大力出奇跡的,弄過頭就擰滑絲了,適得其反。
靠后能夠離氣囊遠一點,增加安全性老司機們把座椅調得很靠后的第一個理由,就是遠離安全氣囊,能夠在出事故、爆氣囊的時候,有更好的保護作用。
原理很簡單:太靠前了, 一旦發生事故,「bia」一下直接砸頭上,展開時間不夠了,直接在臉上沖上去,這和臉撞墻沒什么區別了,威力也很大。
另外也有論文,《基于MADYMO的座椅調節對乘員頭部損傷影響研究》講,座椅向后移動,除了能加強對用到氣囊的乘客的保護作用,也可以讓安全帶充分發揮作用。
說人話,就是碰撞之后,安全帶不是先要把你往后拽一下的,這樣撞到氣囊上的時候,相對受力會小一點。
也就是相當于可以吸能掉一點,緩沖的空間也大一點。
就好比是蹦極,你以為就快要掉到最底下去了,「啊」,這個時候蹦極的繩子不就「誒」把你一下拽住了嗎,就是不讓你撞到地面或者是湖面。
拉一下,然后又上去,也就安全了。這個空間越大,相對來說也就越安全。
座椅靠后“躺著”開車會增加舒適性除了位置向后調,很有可能,老司機們還會把靠背往后倒。
這樣開車的確是更舒服的,就和躺在一張豪華的大沙發上一樣的,肯定是比坐在筆直的辦公椅上要舒服得多,道理一模一樣。
開車不是像幼兒園小朋友那樣,坐得筆直,老師會夸獎你的,是不是?舉手還要這樣舉的,是吧?
開車的時候坐的太直,的確是難受的。
有依據,論文這么講,《現代汽車座椅舒適性研究》上說,坐姿直立或者是前傾,是最不合理的駕駛姿勢。
脊椎、腰間盤、肌肉等等,壓力很大,舒適性也是極差的。
最舒適的駕駛姿態,是腰與大腿角度呈115°左右,這樣腰椎彎曲接近于正常生理狀態,壓力最小,也是最舒服的。
視野會變差,影響開車安全- 座椅太靠后,氣囊保護效果被弱化
但這也不是說座椅越往后靠,角度越往后面倒,就好了,那怎么不平躺開車,對不對?
太靠前,影響安全,太靠后也影響氣囊效果。
“2010中國汽車安全技術國際研討會”上面有說法,座椅過度向后,會造成成員還沒和氣囊接觸,氣囊就已經開始漏氣了,氣囊保護又被弱化,造成頭部損傷,反而是加重的。
實驗之后的數據表明,當座椅前后位置調整到舒適地握住方向盤后,再往后面調個0到4公分,對頭部的保護是最有利的。
- 座椅太靠后,視野會變差
除了剛才說的氣囊安全性問題,視野問題也很重要,座椅太靠后,角度躺得太倒,也會導致視野變小。
也有論文的,《基于中國人體尺寸的汽車駕駛室人機工程研究》上面講,汽車駕駛員視野是直接影響汽車主動安全性的。看不到,不就撞了嗎?
座椅的舒適性要滿足盲區盡量小的前提下,搞舒服點是可以的。
所以調座位的時候要注意盲區視野,必須包括直前方地面視野、交通燈視野、A柱的障礙角、外后視鏡的視野、直接后方視野和間接后方視野、儀表盤視野,保證自己開車不受影響。
這也好理解,就好比站在一扇玻璃窗前,越靠近玻璃窗,看到的東西不就越開闊嗎,站得越遠,看到東西就越少,和井底之蛙道理一模一樣。
總的來說,座椅往后調,有好處的,也不是空穴來風,但調的時候要注意,不能死勁的往后面、太后面,最多就是比原廠位置多個4cm,差不多了。
靠背也不要太往后面倒,稍微躺一點,舒服是可以的,視野不要損失的太多,躺到前面看不見,那不是閉著眼睛開車了嗎?
開車腰疼別再怪座椅了,視頻教你調可能剛才4cm、115°都太抽象,難不成還拿把尺子上車不成,還搞個量角器?
座椅到底怎么調?有沒有什么方法?
怎么樣才能避免腰疼?開車的時候怎么樣讓自己清醒?這些都是我們老司機經常會關心的問題。
我都給你整理好了資料,也找到了相關論據的論文,一般來說是不太會錯了。
- 關鍵詞:開車
你有興趣想要了解一下的話,不妨關注一下「備胎說車」,回復關鍵詞「開車」就可以了。
每天給你一段汽車實用小干貨,文字、音頻、視頻都有,你挑自己喜歡的就可以了。
其他,大家都知道的,開車不能穿高跟鞋、拖鞋,不安全,對吧?那松糕鞋、外增高行不行呢?
新手不能開高速,那新手能不能開高架呢?
類似的問題也都在那個關鍵詞里面,關注「備胎說車」,回復關鍵詞「開車」,馬上就可以一探究竟,「備胎說車」 等你一起來玩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