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塞的發展歷程,火花塞的發展歷程簡述
火花塞的發明到現在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最早的內燃機點火方式是由德國威廉·貝尼特在1838年發明的火焰點火法,這種方法是:燃燒室內的混合氣由象蠟燭一樣的火焰來點燃。
現如今,汽油發動機用的火花塞是經過法國路納依于1860年發明的,他用普通陶瓷絕緣體和兩個電極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只火花塞,這便是現代火花塞的雛形。
火花塞電極間的間隙對火花塞的工作有很大影響,間隙過小,火花微弱,并容易因產生積碳而漏電,間隙過大,所需擊穿電壓增高,發動機就不容易啟動,且在高速時容易發生“缺火”現象。一般蓄電池點火系統使用的火花塞間隙為0.7~0.8mm,個別火花塞間隙可達1.0mm以上。
火花塞的標準中通常用熱值來表征火花塞的熱特性,火花塞熱值表示火花塞絕緣體裙部吸熱與散熱的平衡能力,熱值越高,則吸熱與散熱平衡能力越強,因而熱型火花塞熱值低,冷型火花塞熱值高,一般功率高、壓縮比大的發動機選用熱值高的冷型火花塞,相反,功率低、壓縮比小的發動機選用熱值低的熱型火花塞。
第一步,火花塞點火線圈在火花塞電極兩端產生高壓電,高壓擊穿電極間的介質產生電火花;
第二步,電弧高溫加熱混合氣后產生火焰核;
第三步,火焰核變大,火花塞電極結構會影響這個過程,從而影響火花塞點火性能;
第四步,火焰核溫度上升至混合氣燃點時混合氣被點燃。
火花塞是由汽油轎車的產出而產生,隨著轎車工藝的精進而精進,火花塞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在火花塞發展的150多年里,其技術要求也是與時俱進。
觀察火花塞的外觀顏色,若出現嚴重燒蝕,頂端出現起疤。黑色紋路、破裂、電極熔化等現象,這就表明火花塞已經損壞,必須立即更換。火花塞外觀呈現黑色,這表明火花塞冷熱型選錯或者混合氣過濃,機油上竄。
看火花塞是否出現跳火情況,將火花塞取下,放在氣缸體上,用高壓線試火,若無火花或火花較弱,就表明火花塞漏電或者不工作。
火花塞的電極正常顏色為灰白色,如果電極燒黑并附有積碳,則說明存放故障,檢查時可將火花塞與缸體導通,用中央高壓線觸接火花塞的接線柱,然后打開點火開關,觀察高壓電跳位置。如電跳位置在火花塞間隙,則說明火花塞作用良好,否則,需要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