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豹產地哪個國家的;捷豹生產于哪個國家
鬧了個大Bug,在出發之前我都以為自己要試到的是F-TYPE,匆匆趕到以后發現原來是F-PACE,三個字母就讓兩臺車天壤之別,一個是跑車,一個是SUV,按照捷豹自己的說法,這是一臺把操控和SUV合二為一的車子。
F-PACE的全球試車放在黑山共和國,行程太長我沒去,所以此次在廣州摸到F-PACE就成為我的第一次親密接觸了。帶著三個問題,我開始了這一次試車。
問題一:豪華感的捷豹
捷豹這牌子的B格是獨特的,英國勞斯萊斯和賓利慣有的格調被捷豹繼承了衣缽,很多人不明覺厲的感受是:捷豹就是一臺小賓利,而捷豹在很多場合也寧肯把自己往保時捷身上靠,而不是和BBA死纏爛打。
畢竟是個小牌子,吊起也是一個玩法,這臺車的確是臺好看的車,比起德國人古板的豪華(即便是GLE Coupe、X4也是設計公式套用而來的),F-PACE還是灰常好看滴,3.0T V6的版本有個更大的嘴巴,比起斯文的2.0T四缸版更屌,外觀無需多言,自己看圖即可。
內飾多少讓我有點失望,這一點摩托網紅鱷魚先生也在微博上同樣回應了我,相比于優雅而出挑的外觀,內飾設計中規中矩,古板得有點像是德國人的作品,上一次見到這樣的內飾是在大眾EOS身上,那個感覺就好像辛辛苦苦扒開一條花裙子,卻發現里頭穿著一條了無生趣的平角內褲……
好在,F-PACE做工還是相當細膩的,畢竟是個玩皮子的品牌,把皮子敷滿車內,縫線工藝是正兒八經的,而且拼色也非常有味道,不要探討什么Nappa皮了,那皮子捷豹不愛用,座椅的貼服也很棒,而我最喜歡的是后排的電動座椅,可以向后放倒,而且2.0T車型上就有此配置,對我這種喜歡縮在神州專車后排里的老司機來說是個好東西,F-PACE還是一臺坐起來很不錯的車子……
我問捷豹公關VP Gordon Snoddy:捷豹在我腦子里應該是一股老派的傳統形象,盡管今天有了XE、F-TYPE,但我腦海里還是會想起胡桃木的飾條,現在你把這些東西都換成了鋁合金、碳纖維,還有那個經典的J型的換擋槽你都換成了旋鈕,再安上兩塊那么大的液晶屏,這還是捷豹么?
你懂的,英國人會用很多方法表達“與時俱進”這個觀點,豪華在今天的表達不再是以前那樣講究桃木產地了,而更多的是說科技配置。捷豹的科技配置有自動泊車,并線輔助,車道偏離預警……年輕的一代用盡創新來重新定義捷豹的豪華,盡管有點跟進了美國人和歐洲人的俗套里,但不得不說沒了這些東西我們還能接受一臺老派的捷豹嗎?我會喜歡現在這個F-PACE,電子科技和傳統手工的融合體,只是我想不通為什么F-PACE沒有Autohold功能和Carplay——在我的評分體系里,這都快算是硬傷了。
好在,GPS導航雖然繁瑣,但足夠好用,彌補了Carplay的最重要功能——導航,此外它打動我的一點是提供了足夠多的USB充電口和12V電源接口,這是當今iPhone用戶最不可或缺的。
智能鑰匙手環
捷豹為F-PACE設計了兩個App,一個可以用來互連車子,烈日炎炎的廣州我們可以先點火開空調,并且可以閱讀到車子的很多信息,相比于BMW那個碩大的液晶屏鑰匙,這才是正常人的思維線路;另一個App則是可以對我們的路徑等進行規劃,并同步給車機。大概是因為車子設計的時候穿戴設備正倍受關注,F-PACE還有個手環配套,可以用來控制尾門。
做產品講解時,PPT里多次提到保時捷Macan,上一次F-TYPE卯著911打,而這一次F-PACE則是鮮明地對打Macan了。為什么不是X4、GLC?飯桌上的解讀是這樣的:比起GLC、Q5,F-PACE更運動,比起X4,F-PACE的空間又更大,客調顯示消費者愿意跟保時捷品牌產生聯想,因此F-PACE PK Macan的對局就這樣成立了。
問題二:捷豹的越野和路虎的越野是一回事嗎?
這個問題本來打算和工程師探討的,去到現場就覺得沒必要聊了,因為車里根本找不到復雜的多地型選擇系統。
這臺車的3.0版用的是四驅,2.0版本干脆就是赤裸裸的后驅,很顯然,這并不打算玩越野的,我禮貌性地觀摩了爬架子的測試,F-PACE有一套低速巡航系統,可以在方向盤上設定極低車速巡航,不用照顧油門的反應,就能完成緩慢的攀爬。
四輪驅動
四驅版本的功能要更為強悍一些,在上述功能之外,中差的比例是50:50恒定的,極限情況下可以在90:10和10:90之間切換。如果是一臺路虎,那這里一定會有鎖止等功能的出現,而F-PACE顯然不打算做一臺玩極限的越野車,反倒是在泥濘路面下四驅系統的響應程度給我很深記憶,一旦發生一丟丟的打滑,ESP就介入了,這個動作很迅速,還沒來得及回抽一點點方向,車子的姿態就在一下下的擺動里修正回來了。
縱向發動機布局的底盤比起橫向布局有先天性的好處,車子的姿態控制能力絕非CRV之類的低檔車可比,從后發力的方式更像是后驅車的扭法,境界上就先人一手。
把“傻瓜式越野”做得很好,這是F-PACE對待越野的態度,打個比方,這就像是一臺SONY黑卡,你知道它只是個DC而不是單反,但多數情況下都蠻放心的。
問題三:后驅的F-PACE能漂移嗎?
拉倒吧,這個頗具聯想性的問題被我繞了個圈圈就放棄了,倒不是車重的問題,而是這臺車調出很強的推頭傾向。推頭對一臺SUV來說不是壞事,否則在山里上還要照顧一個大屁股真是件可怕的事情。
按照我的喜好,我會推薦2.0T的版本,因為車頭輕,整個操控的動態都會變得不一樣,事實上在一段兇險的山路上我用左腳拖著剎車進彎的時候,車子的動態和一臺轎車很像,甚至會比XE更自信一些,方向的精準度雖然有著所有SUV的模糊感,但依然是SUV里準度上乘的,后驅的跟進很順,如果懸掛能夠更有質感一些,那就完美了。
單管減震器
集成式多連桿
而上乘的底盤質感就要靠3.0T來做到了,因為有了自適應懸掛,而且升級到了Bilstein名廠避震筒,3.0T版本的車子會更有綿密的質感,再大的長波路面也不會有過大的起伏,車頭的分量顯得略微加重,四驅的幫助會讓車子開起來更渾然一體。
ZF 8速變速箱以前在寶馬身上就被我夸爛了,兩套動力的區別在于3.0T更渾厚,而2.0T更躁動,壓榨的馬力都不小,但共性是完全不必等轉速,2500-4000rpm的轉速下都是豐盈的扭矩。
V6汽油發動機
對于操控,吳佩頻道的特約撰稿人何健峰有一段特別的描述,作為全球第一批測試F-PACE的媒體人,聽聽他怎么說:
F-PACE是捷豹醞釀已久的一款SUV,也是一款完全以公路性能取向開發的SUV,那么用上全鋁架構也是情理之中,不過它依然擁有接近2噸的自重,顯然是不能在操控性上與同門的XE媲美,不過車身的循跡性受控性很強,總會有一種強大的拖拽感。
懸掛對于車身的抗傾側性能力相當到位,不會像Macan那樣讓人緊繃,更多是在表達一種柔韌有余,四輪驅動系統總會很努力地將車身保持在我想要的行車軌跡上。這時候我會想既然它能比對手舒適,又能有對手那般運動身手,又比對手更有新鮮度,這些招數夠絕的。
伴隨著極具挑釁性的發動機聲線,我真的快忘記我開著的是一輛高頭大馬的SUV。
來自F-TYPE的3.0T發動機聲音相當相當清醇而且真實,發動機低轉的時候并沒有那種讓人覺得沉悶的低頻聲,試著重壓一下油門,發動機厚實的聲音就會傳入耳邊,這是捷豹的工程師有意而為之的巧妙,發動機轉速一直滑過峰值扭矩爆發的4500rpm,聲音依然是響亮動聽,稍微放松一下,哪怕是2000rpm左右再次壓下油門,這臺發動機的聲音依然是有勁的,不論是聽覺還是加速感的感知方面都能夠獲得相當愉悅的體驗,因此F-PACE也擁有“轟炸”隧道的資本。
F-PACE真的會讓喜歡開車的人越開越快,重點是要比保時捷的產品要舒適,就這樣看上去,似乎比對手更有吸引力。
本文為“吳佩頻道”原創,作者:吳佩。
吳佩頻道:由車評人吳佩創立,和他的朋友們一起,專為深度懂車、玩車人群、意見領袖打造的一個高端受眾品牌。
微信搜索“吳佩頻道”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