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面積相當于哪個省-酒泉地區面積多少平方公里
坐落于巍峨延伸的祁連山脈
享受著千年來冰川融雪的滋養
“絲綢西運,佛教東傳。”
作為陸上絲綢之路的中原出口
這里宛如一顆絢麗多彩的明珠
讓這條歷史文化長廊熠熠生光
祁連山下水草豐美
綠洲之上農田肥沃
歷經歲月流轉,一張一弛間
已是兩千年的歲月
當千年塵埃落定
這里繪就出甘肅底色最厚重一隅
酒泉,古稱“肅州”
寓“肅靖寧邊”之意
甘肅的“肅”字便取自于此
作為水草豐沃,適宜定居的天然濕地
游牧與農耕民族長期拉鋸的百戰之地
武能鎮守邊關,文能揮毫詩詞
這里兼具著中原王朝開疆拓土
封侯拜將的英雄氣概
又具有塞外江南大漠孤煙
駿馬秋風的墨客風韻
酒泉是一座低調的城市
但又因為太有內涵
以至于人們熟知她的局部勝過整體
19.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這座面積相當于兩個江蘇省
甘肅最西端的千年古城
不只有一窟壁畫和一個航天發射中心
戈壁浩瀚,歷史厚重
距今一萬多年前,酒泉先民進入舊石器時代。約在距今四五千年前,酒泉四壩文化成為河西走廊重要的一支含有大量彩陶的青銅文化。距今約3500年前后,酒泉人類開始進入新石器時期。
河西走廊 攝影/李勇俊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祁連支流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等穿行豪壯的戈壁,從遠古到現代,在粼粼波光中,悠悠訴說著這片土地的傳奇。
從張騫出使西域,到霍去病封狼居胥征戰疆土,這片土地注定有著不凡的命運。公元前121-111年, 漢武帝“設四郡、列兩關”,因城下有泉,泉水若酒,這里得名“酒泉”,酒泉以西設置了敦煌郡,筑陽關、玉門關。發展商貿的同時,更重要的是鞏固邊防,鎮守疆域。
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自此,酒泉肩負起了守護中原王朝的百年使命。
漢武帝在河西走廊修筑東起永登,西至酒泉的長城等防御工程,數年后,漢長城又從酒泉延伸到了玉門一帶,龐大的防御體系橫貫了河西走廊的東西兩端,被稱為河西漢塞,這不僅是一條防御線,還是一條交通線和供給線。
瓜州鎖陽城
酒泉的另一個名字肅州,也是取“肅靖寧邊”之意,公元602年,隋文帝在酒泉撤郡建州,酒泉易名,遂為“肅州”。甘肅的“肅”,便從這里而起。西夏統治河西時,取甘州、肅州首字,設甘肅軍司,甘肅作為軍事劃名首次出現。到了元代,甘肅行省正式設置。
百年的割據與收回,使得酒泉的歷史幾乎成為一張中原興衰的晴雨表,這里先后成為了中央政權與異族博弈的塞外疆場,是中原王朝國力強弱的有力體現。酒泉最后一次作為軍事要塞,還是左宗棠用兵新疆之時。
風沙吹過,拂去塵埃,酒泉,也曾熠熠生輝。東晉鼓樓4個門洞“冬迎華岳”、“西達伊吾”、“南望祁連”、“北通沙漠”意蘊恢宏,巍然聳立于酒泉中央,著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華裳,從悠遠的人文史里踏步而來。
霍去病“傾酒于泉”的漢古酒泉,靜穆遺存西漢酒泉勝跡中,作為絲綢之路上唯一保存完好的漢代園林,承載2000年的人文史實,這里彰顯大漢雄風、融合江南靈秀,左公柳、泉湖等古建玲瓏多姿,左宗棠手書“大地醍醐”匾額意蘊幽深。
飛天故里,詩詞之城
邊塞之外,它是一部多民族交融的恢宏歷史。
長期的割據爭奪戰,讓這里成為了孕育多元文化的寶庫,佛教文化在這里落地生花,這座曾經風情萬種的蒼茫大漠,至今仍流光溢彩。塵封在歷史中的莫高窟,被稱為“沙漠中的美術館”和“藝術與信仰的精神綠洲”,“飛天”形象在現代走進了每一個向往多姿藝術之美的人們心中,絲路文化在這里大放異彩,聲鳴中外。
敦煌壁畫中的伎樂圖 臨摹/焦鷹
這里的烽燧遺跡,是一首中原的勵志邊塞詩。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李白)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
酒泉為唐宋文化的繁榮,做出了卓越貢獻。酒泉,有酒有英雄,正因為這里的故事太過奪目,以至于古往詩人——李白、李賀、王維、高適、王昌齡、蘇軾……都甘心成為那個時代的“西漂”,從而影響了一代詩詞文化的繁榮恢宏。
他們或贊嘆塞外的風景,有的曾在出使西域時親眼目睹,“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或寄情與驃騎將軍霍去病封狼居胥的雄心壯志,“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或是偏愛老牌名將李廣、衛青,“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與玉門關南北相對的陽關,則儼然成為唐詩宋詞里“離別”“斷腸”的意向,王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名垂千古。宋朝《陽關曲》送別,蘇軾要唱,李清照也要唱: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
如今,璀璨的敦煌文化填滿這戈壁邊塞的蕭瑟,漢代驛站——懸泉置遺址與疏勒河流域漢長城烽燧遙望。玉門關與陽關遺址巍巍屹立、肅穆曠然,成為了保存最好、類型最完整、規模足夠大的關隘遺存,黃膠土墻在廣袤的戈壁風沙中雖不復當年的恢宏,卻在依稀傾吐著千年前的故事。
石油故里,航天搖籃
1939年,位于祁連山下的石油河畔,誕生了中國第一口油井,建立了第一個石油工業基地——玉門油田(原玉門油礦)。玉門油田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以及新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被譽為“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
連綿的山,粗糲的風,獨特的地理,悠久的歷史,共同塑造了酒泉人的性格。鐵人王進喜,就是從這里出發,到了黑龍江,打出了大慶油田第一口油井,留下了埋頭苦干、吃苦耐勞的“鐵人精神”。
從1999年神舟一號飛船圓滿發射至今已有22個年頭了,曾經酒泉在敦壁畫里“飛天”;如今,酒泉在衛星發射基地“飛天”。始建于1958年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作為世界三大航天發射場之一,中國航天事業的搖籃,這座“東風航天城”因一代又一代熱忱奉獻的航天人而創造出了無數個傲人的第一。
2016年9月15日22時04分12秒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酒泉,既有歷史底蘊,又有時代生機
酒泉也正在新時代重新創造著不朽的地物價值,瓜州、玉門素有“世界風庫”和“世界風口”之稱,風能資源總儲量1.5億千瓦,坐擁1萬平方公里的戈壁資源,這里被國家批準為首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
從中國第一個天然石油基地玉門油田,到酒泉工業園區戈壁灘上一臺臺轉動的風力發電機蔚為壯觀,敦煌超級電站讓廣袤無垠的戈壁換上新裝,再到肅州區東洞灘光伏產業園上整齊劃一的太陽能電池板,新能源產業在酒泉快速發展。
敦煌光伏電站 攝影/邱新生
人文薈萃,塞外江南
如今的酒泉,遠離刀光劍影的沙場,也不再是漢唐時的偏遠之地。根植于兩千年來厚重的文化底蘊,繼承并發揚著詩詞里的大漠豪情,千年的繁衍生息、發展經營。酒泉,早已是西北地區著名的農業區,為整個甘肅提供了一大半的商品糧。
酒泉的味道離不開“酒”,更離不開“甘”和“甜”。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使得古城涼州的葡萄美酒和夜光杯千年馳名天下。如今酒泉以“玉、酒、泉”的名號馳名全國。
悠久的農牧業中璀璨的美食文化成為酒泉的“甘”,羊肉燜餅、驢肉黃面、清泉羊肉、炕羊腸……面食與肉食在這里相得益彰。
瓜果飄香是酒泉的“甜”,瓜州香名在外,香甜可口。還有那悠悠千載的敦煌民歌、曲子戲、肅北長調、碗碗腔,古時的邊塞風情,現今的魅力非遺,讓這里熠熠生輝。
酒泉,河西四郡中唯一用酒命名的城市
兩千多年前,她是
雄關漫道、金戈鐵馬里的邊塞疆場
又是大漠孤煙、詩詞秋風里的墨客江湖
兩千多年后,這里有
長河落日,駝鈴悠揚,葡萄美酒
也有清泉碧林,甘甜文化,詩意人間
一古一今,一去一來,一文一武間
酒泉,既有歷史底蘊,又有時代生機
文字丨微游甘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