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的特色美食、呼和浩特的特色美食圖片
內蒙古的羊肉是出了名的鮮美。其中,呼和浩特的招牌,手把羊肉歷史悠久,以手抓食用而得名,是招待客人的必備之菜。將帶骨的羊肉按骨節拆開,放在大鍋里不加鹽和其它調料,清水煮熟。吃時一手抓羊骨,一手拿刀剔肉,蘸著佐料并食??诟絮r美,極富營養。
羊雜碎又名羊下水,是內蒙地區常見的傳統風味湯類小吃。呼和浩特的羊雜碎制作嚴謹,將羊雜碎洗凈,下鍋煮好,連湯帶水一起品嘗,味道鮮美清淡。富有營養的羊雜碎冬天吃開脾暖胃,夏天吃痛快淋漓。
呼和浩特的血腸是牧民宰羊時,用大盆裝些鹽水接血,放入開水鍋內稍煮,凝結成血塊后,加入食鹽和蔥花等調料攪均,從腸口灌入后,扎緊捆實,放入鍋中煮熟。趁熱切開食用,血腸香味彌漫,口感正好。
奶茶是蒙古族傳統熱飲,也是蒙古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可終日飲用,有暖胃、解渴的作用。在煮好的清茶中,加入鮮奶和鹽熬制成。飲用時,講究搭配的草原人民,通常會將黃油、奶皮子或炒米添加進去共同熬煮。其味芳香、咸爽可口,每一種都和單獨品嘗時都有著不一樣的感覺。
莜面是呼和浩特各族群眾幾乎都會做的美食。據說有一百多種料理方式,可加工成窩窩、拿糕、撥面,也可以加工成烙餅、炒面等。涼吃配上各種佐料涼拌而成,味道清爽。熱吃種類繁多,或熬煮成湯澆上吃,或就著各種炒菜吃,風味各有千秋。
燜面是中國北方地區的特色美食,主要食材為面條和豆角,其他配料可根據個人口味添加。呼和浩特的燜面略微比其他地方的面條要粗一些。精髓在“燜”上,多是用鐵鍋燜,燜出來的面不僅口味咸香、軟糯,而且具有養心益腎、健脾厚腸的作用。
明末清初之時,在茶館中售賣的面點,又稱“燒美”、“燒麥”,是呼和浩特至今不衰的傳統風味小吃。 稍美制作工藝獨特,精而薄的皮子包裹肥瘦適中的羊肉餡。蒸熟之后,外形晶瑩透明,捏好的褶子如同盛開的花朵,聞起來濃香四溢。
蒙古族酸奶香氣濃郁,外觀如嫩豆腐,口感細膩爽滑,是當地人離不開的家常飲料。一般有生酵酸奶和熟酵酸奶兩種。通常是自做自飲,制作時不添加任何防腐劑,綠色健康。生酵酸奶是將鮮牛奶置于罐中,任其自然發酵凝結而成。熟酵酸奶是將生鮮奶放入鍋中燒開后,放通風處發酵制成。
當地居民鐘情的早餐之一。用原汁原味的酸奶和面,不含一滴水。煎好的餅塊色澤金黃,均勻切開后,一股奶香沖入鼻腔。拿起來一塊,橫截面露出小孔,代表著酸奶餅會有松軟的口感。順著奶香味咬下去,微甜清香的味道便在舌尖上開了花。
奶豆腐因像豆腐而得名,是蒙古族中常見的奶食品。一般是用牛奶、羊奶、馬奶經發酵制成。吃起來乳香濃郁。常泡在奶茶中食用,還可做成拔絲奶豆腐,是宴席上的一道風味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