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連部變身國防教育基地助力社會發展新氣象
在解放軍歷史上,成建制部隊從來沒有一支被策反、被拉走。有人將這種現象稱為‘魔力’,而魔力的源頭就是始于我們株洲水口的‘支部建在連上’……”2月21日,在湖南某預備役師榴彈炮二連連部內,一批放寒假的當地中小學生正在聽該連連長謝金波講解黨史軍史知識。30多名小聽眾聽得津津有味,不時插話提問,謝連長一一耐心解答。這是該團拓展預備役營連部服務功能,助力地方社會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氣象。
預備役營連部緣何“變身”為國防教育基地?還得從地方領導的一聲嘆息說起。在去年12月的營連部正規化建設檢查中,該團所有營連部軟硬件全部達標。在隨后和預編單位領導座談時,一位地方領導嘆了口氣說道:“預備役營連部好是好,屋子好幾間,可是老關著門,沒能充分利用起來,挺遺憾的!”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第二天,這位地方領導的“遺憾”就擺上了團黨委辦公會。“這些年,我們在營連部軟硬件建設上投入不少,在原有‘三室一庫’基礎上布置裝修了榮譽室,配齊了電腦,還添置了不少文體器材,可是有沒有充分地利用起來?”“基層營連長一年中下營連時間只有4個月,其余時間都在團部辦公,營連部長期閑置,確實造成了資源浪費。”“既然是軍民融合,那么我們的營連部應該也能為地方做好事,為駐地人民群眾辦實事。”在討論中,團黨委“一班人”認識到,“當好軍民融合的協調部”是省軍區系統的新定位,軍民融合不是地方向部隊的單向融合,而是軍地雙向互動的深入融合,預備役營連部在保障部隊完成各項工作的同時,也要服務地方,為地方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貢獻。
隨即,團黨委作出決定,預備役營連部要突出職能對接,拓展服務地方的功能,促進國防建設和駐地經濟社會建設的雙贏。他們根據營連部設有反恐防暴、森林撲火、防汛抗旱器材庫的優勢,與駐地公安、森林、防汛等部門實現資源共享;結合全民國防教育與預備役整組等時機,與地方宣傳部門聯手,把營連部打造成為臨時國防教育展廳,在春節前向駐地群眾開放。同時,該團與營連部使用單位簽訂管護協議,明確職責,要求各項活動優先向預備役官兵開放。
地方領導一聲嘆息,催生部隊服務理念轉變。軍地資源共享,贏得一片叫好聲。2月10日大年初三,該團駐地醴陵市石亭鎮出現火情,鎮政府第一時間啟用該團榴彈炮三連的撲火器材,與趕來的該團官兵一道,僅用2個小時就撲滅了山火,人員無一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