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公投:“留歐”“脫歐”之爭白熱化
距離英國就是否脫離歐盟舉行全民公投只剩下約兩周時間,“脫歐派”在最新民調中一度領先“留歐派”,引發輿論強烈關注。
觀察人士指出,盡管出現上述最新動向,但總體來看,“留歐派”和“脫歐派”的力量對比仍處于膠著狀態,雙方民意支持不相上下,公投前景撲朔迷離。“留歐派”若要取勝,急需拿出應對之策。
“脫歐”陣營后來居上
今年2月英國首相卡梅倫宣布將于6月23日舉行公投以來,“留歐”勢力在大部分時間里一直占上風。到5月中旬,“留歐”在一些民調中的支持率比“脫歐”領先10多個百分點。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到5月底,在若干民調中,“脫歐”陣營不僅追上“留歐”陣營,甚至還出現領先于后者的情況。
圍繞公投問題的英國民意之所以出現新的變化,首先是因為“脫歐派”猛打“移民牌”和“主權牌”產生較大效果。不久前,在有關“脫歐”可能產生的經濟影響的辯論中,“脫歐派”處于劣勢,隨后其把移民和主權問題作為打擊“留歐派”的利器,贏得了不少民眾的贊同。
所謂打“移民牌”就是渲染移民數量增加帶來的后果,例如,移民擠占福利、住房、醫療和教育資源,造成犯罪率升高,影響英國本地人的就業,等等。據統計,自歐盟2004年東擴以來,英國的凈移民數量每年達到20萬,來自歐盟其他國家移民的人數從12年前占英國人口的2%增加到了目前的6.3%。
所謂打“主權牌”就是渲染英國讓渡給歐盟的權力太多,以至于在控制移民規模、保護中小企業、加強邊境安全等方面受人擺布,必須通過脫離歐盟來奪回主動權。
其次,“留歐派”在保守黨內部未得到足夠支持。目前,“留歐”陣營的主帥卡梅倫和“脫歐”陣營的領軍人物、前倫敦市長約翰遜及司法大臣戈夫都來自保守黨。英國之所以舉行公投,歸根結底是因為卡梅倫在去年大選之前為了團結保守黨做出了舉行公投的政治承諾。他成功連任后,雖然通過談判,英國得到了在歐盟所謂的“特殊地位”,但保守黨內的反對勢力并不買賬。
最大在野黨工黨領導人雖然普遍支持“留歐”,但他們并不愿附和保守黨“留歐”的政見,更談不上與卡梅倫同臺宣傳造勢。前不久的調查顯示,有一半的工黨選民竟不知道工黨領導層在英國是否脫離歐盟問題上的態度。
再者,媒體在“脫歐”宣傳上推波助瀾。英國發行量大的報紙,如《每日郵報》《每日電訊》《泰晤士報》等,都是有保守傾向的報紙,對歐盟一貫持“懷疑”態度。這些報紙經常大肆渲染移民的負面影響、歐盟“不民主”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引導了民意。
“留歐”陣營如何應對
“脫歐派”在民意調查中一度領先,不但引起英國國內外輿論的震驚,而且導致金融市場發生恐慌,英鎊應聲下跌。有傳聞說,英格蘭銀行在為英國一旦退出歐盟可能帶來的后果做準備。
但英國輿論認為,目前“留歐派”與“脫歐派”之爭事實上處于膠著狀態。據YouGov公司的最新調查,6月6日“留歐”和“脫歐”的支持率分別為43%和42%,而6月3日各自的支持率分別為41%和45%。與此同時,態度不明朗的公民從11%增加到15%,這說明相當一部分人仍然處于猶豫和觀望之中。
今年2月在卡梅倫宣布公投日期后不久,一些研究機構通過調查發現,英國公民在公投中的投票傾向最終要由“口袋中的英鎊”來決定。因此,專家們指出,“留歐派”若要勝出,除了要以國家利益為重,克服黨派分歧外,更要緊緊抓住經濟話題不放,既強調“脫歐”給英國將帶來的災難,也要宣傳歐洲一體化以及移民給英國經濟和社會福利帶來的益處。
另外,“留歐”派能否動員更多的年輕人出來投票也是一個關鍵因素,因為在年輕人中間,贊成“留歐”的比主張“脫歐”的多出一倍。
英國著名媒體人士亞當·博爾頓指出,在全民公投中人們往往傾向于維持現狀,而不愿選擇冒險,這似乎對“留歐派”有利。但他同時又認為,公投在英國歷史上舉行的次數并不多,對其進行民意調查的難度要遠大于一般競選活動。因此,“留歐派”和“脫歐派”誰能勝出,恐怕不到最后一刻難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