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伍 影響優秀大學生積極應征的因素有哪些?
去年,浙江省溫州市一名高校領導動員學生報名參軍時遭遇了不小的尷尬:他召集10多名家長座談,詳細列舉大學生參軍可補償學費、退伍后落戶創業的種種優惠政策。沒想到,家長們并沒為這些優惠政策心動,甚至還有個別家長說家里“不差錢”。
這種尷尬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浙江大學生參軍入伍的現狀。
浙江經濟富庶,教育發達,各類高校遍布全省。近3年,征集到的大學生分別占兵員比例的37.8%、40.3%、53.4%。連續幾年,大學生比例都位列全國省市前列。
然而仔細研究一下兵員數據,就會發現,征集到的大學生數量較多,“含金量”卻并不高。以去年為例,全省征集的16000多名大學生中,一、二本大學生只有687人,有的名牌大學無一人入伍。
重點高校為何一兵難征?帶著這個問題,今年初,浙江軍地成立聯合調研組,決心找出影響大學生積極應征的阻梗,拿出有效措施辦法實現“彎道超車”。
“征集重點高校學生入伍,關鍵靠政策吸引,現行的優惠政策中,靠經濟刺激的多、軟件指標多,剛性措施不夠,落實起來彈性較大,難以從根本上吸引優秀大學生入伍。”在浙江大學,一名校領導的話讓調研組有撥云見日之感。
“高校征兵難,領導靠前主抓就不難。”臺州市椒江區人武部部長吳宏林向調研組直言。一直以來,各級征兵工作領導小組主要由黨委、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和軍事機關組成,教育行政部門均是成員單位,高校尚未納入,一些征兵工作的事宜協調起來比較難。
調研組先后用了3周時間,走訪了浙江大學、浙江師范大學等15所高校,與50多名人武部干部進行座談,影響大學生征集的主要矛盾問題明白無誤地顯現出來:現有法規制度,對黨政領導和高校傳導壓力不足;現有的優惠政策,對大學生和家長吸引力不夠。
對此,他們從規范組織領導、明確征集指標、完善保障激勵等方面入手,探尋破解之策。歷經3個多月的起草制訂,一份既給黨政領導和高校傳導壓力,也給大學生和家長制造磁力的《浙江省大學生征兵工作實施辦法》成型,并擺上了今年省委議軍會的會議桌。
“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將高校主要領導或分管領導納入所在縣(市、區)征兵工作領導小組,并規定高校黨委書記為本校征兵工作的第一責任人。”
盡管《辦法》還沒有以紅頭文件正式下發,但文件傳遞出來的信息,在浙江省高校已蕩起漣漪。在杭州市已有多名高校領導主動到武裝部查找相關國防法規,提前做好功課。
“每年公務員至少安排100個指標,事業單位至少安排100個工作崗位,用于面向從本省入伍后退伍的本省籍大學生士兵招錄(聘);國有企業招聘職工由各設區市統籌,至少安排5%的工作崗位招聘退伍大學生士兵。”
《辦法》中的優惠政策,如磁鐵兩端的強大磁力,吸引優秀學生走向軍營,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從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等名校畢業,正準備當“創客”的學子們,得知參軍入伍可享受銀行提供小額貸款、跨行轉賬免費手貸費等優惠政策時,正調整人生規劃,先參軍再創業。
大學生入伍時可優先選擇軍種,退伍復學后允許轉專業,貧困生可優先享受國家學生資助政策;大學生入伍頒發一次性獎金,標準不低于當地上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重點本科和畢業生在對應標準上各增發10%……
壓力與磁力并存,浙江軍地領導對今年征集更多優秀大學生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