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仲裁案:寫好劇本的美式好萊塢大片
美式大片與南海風云
■國防科技大學國際問題研究中心 馬建光 張杰
上周末,人們還在熱議《獨立日2》里中美宇航員并肩作戰,人類同仇敵愾抗擊外星人入侵的場景。而幾天前菲律賓南海仲裁案臨時仲裁庭發布所謂仲裁裁決,讓全世界屏住了呼吸,凝視著這片劍拔弩張的海域。靴子終于落地了,算是一個結束,更是一個開始。
上百頁的仲裁書無非是妄圖剝奪中國在“九段線”內的歷史性權利以及對南沙群島的主權。在一方缺席的情況下,仲裁庭更加肆無忌憚地給中國扣上了“侵犯菲律賓的海洋權益,破壞南海海洋環境,加劇南海爭端”等三頂帽子,結論之無理,指責之荒謬,措詞之嚴厲,并非為了解決問題而是煽動情緒。這樣的仲裁書更像一篇戰斗檄文——好萊塢式劇本早已寫好,仲裁庭的龍套演員負責念臺詞罷了。其實好戲還在后頭,菲律賓還未表態,日本外相便先聲奪人地要求中國接受“裁決遵守”,美高官首度宣稱南海是美國最高國家利益。南海仿佛成了美日等國“拯救世界、匡扶正義、保護弱小、懲治惡人”的美式大片外景地。數月前美軍加強在菲軍事存在,向菲律賓五個軍事基地派兵,而今雙航母戰斗群仍在南海游弋。導演、主演、配角、劇本、道具可謂一應俱全,仿佛大片將鳴鑼開拍,南海風高浪急!
事實上,這點風波還算不了什么,南海不過是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一枚棋子。視線越過南海,隨日本暖流向北延伸,我們感受到的將是陣陣寒意。蔡英文至今未承認“九二共識”,導彈誤射讓臺海再起波瀾。執政黨參議院選舉大勝,安倍修憲之路再進一步。“薩德”入韓已成定局,嚴重損害了中美間的戰略互信,以此為標志的反導體系更是美國第三次抵消戰略的重要支柱。極目遠眺,目之所及是太平洋這片無比廣闊的海域,而橫亙其間的三條島鏈亦若隱若現。風急天高猿嘯哀,狼真的來了?
此時此刻或許用電影《上甘嶺》主題曲的歌詞回應再合適不過了——“朋友來了有好酒,敵人來了有獵槍”。其實,我們沒必要對目前遇到的種種情況感到驚訝,圍繞南海問題產生的斗爭是地緣政治變遷的正常現象。當我們回顧20年前的臺海危機,日益強大的中國現在有了更加靈活多樣的應對手段。那么20年后我們再回首今天的南海、臺海、東海、朝鮮半島時,大概可以淡淡地吟一句:“踏遍青山人未老,這邊風景獨好”。正如剛剛落下帷幕的歐洲杯,決賽肯定要比小組賽精彩得多。過去我們有著被開除“球籍”的危險,擔心能否具備參賽資格,后來我們在小組賽中浴血奮戰,殺出一條血路。當有一天我們進入最后的角逐,必將是世界關注,激烈異常。當然,太平洋足夠寬廣,容得下中美兩個大國。同時,國強并非必霸,闖進決賽的兩支球隊并非視對方為你死我活的敵人,而是互相敬重的對手,是可以共同為球迷奉獻一場視覺的盛宴的。
屆時,中國將為世界發展提供另一種選擇。中國故事或許不那么跌宕起伏,但同樣精彩動人;故事里沒有那么多的超級英雄拯救世界,因為正如《國際歌》唱的那樣“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環顧宇內,阿富汗局勢動蕩,伊拉克紛爭不止,敘利亞全面內戰,“阿拉伯之春”早已變成“阿拉伯之冬”,顏色革命亦黯然失色。這些美國自導自演的大片既不叫好亦不叫座。南海仲裁案應聲者寥寥,公道自在人心,已有90多個國家的230多個政黨和政治組織表示公開支持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習主席在建黨95周年紀念大會上指出:到處炫耀武力不是有力量的表現,也嚇唬不了誰。中國人民不信邪也不怕邪,不惹事也不怕事。不得不承認美國是地緣政治的高級玩家,國際話語體系的操縱者,唯一的超級大國,可如今卻面臨著越來越多“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質疑。麻煩制造者最終給自己制造麻煩,玩火自焚既是忠告也是提醒,擊敗美國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由此觀之,今日在我們周邊上演的一幕幕的確稱得是上一部地地道道的美式大片,是開場也是落幕——《黑鷹墜落》。
國產老電影《南海風云》中的一句臺詞令人印象深刻:別說是一個島嶼,就是一滴海水,一粒沙子,我們也不允許任何人霸占。中國明確表示“不接受、不參與、不承認、不執行”南海仲裁便是擲地有聲的回答。南海仲裁書是一張廢紙,我們選擇無視。當下,對于所謂的仲裁,最大最好的蔑視就是置之不理。可南海問題卻是一道必答題,接下來的半島問題、東海問題、臺海問題是我們成長為大國的必修課。可唯有趟過去這片渾水,中國方才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