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眾銀行“微粒貸”累計放款超1200億 深化推進普惠金融服務
日前,微眾銀行發布最新運營數據,截至2016年10月初,其拳頭產品“微粒貸”累計發放貸款總金額超1200億元,總筆數超1500萬筆,筆均放款約8000元,最高貸款日規模超10億元,最高日貸款筆數超11萬筆。主動授信客戶數超5000萬,覆蓋了全國549個城市,31個省、市、自治區。今年5月15日,“微粒貸”的一周年運營數據為累計發放貸款400億元,距今僅四個半月,“微粒貸”發放貸款金額便已增加了800億元。
“微粒貸”是微眾銀行面向個人的消費貸款產品,具有方便快捷的特征,其授信審批時間僅2.4秒,資金到賬時間則只有40秒。2015年5月,微粒貸登錄手機QQ,并于同年9月上線微信端頁面,受邀用戶可在“手機QQ-我-QQ錢包-資金理財”及“微信-我-錢包”找到官方入口。
穩步發展初成行業標桿
“微粒貸”服務客群目前覆蓋了549個城市,占全國城市總比為83%。
從放款金額來看,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依舊具備較強的規模效應,“微粒貸”放款金額前十大城市總額超過560億,占整體比例的47%,其中深圳單市放款金額突破160億元。從放款省域來看,“微粒貸”在傳統東部沿海省市繼續高速發展,同時多個中西部省份貸款總額也出現迅猛增長,湖北、河南、四川、湖南、河北等5個省份,自5月中旬以來增加貸款金額均超20億元。
另外,數據顯示“微粒貸”用戶極具“小、微”特征,相當部分客群來自制造業、貿易業、物流行業等從業人員。“微粒貸”目前筆均放款約8000元,遠低于傳統銀行的信貸金額,主要滿足客戶應急、購物消費等短期資金周轉需求。
由此看出,通過深化對一線城市的滲透、拓展二三線城市的服務覆蓋,并始終以非傳統銀行客群為主要服務對象,致力于滿足80%的長尾金融需求,提供小微貸款以及個人消費信貸金融服務,是微眾銀行“微粒貸”堅持普惠金融的重要實踐。作為互聯網銀行小額信貸的代表,“微粒貸”依托微信和手機QQ兩大國民社交軟件的強大驅動,經過業務模式的探索和市場效果的檢驗,已步入發展快車道,逐步成為互聯網小額信貸領域的行業標桿角色。
科技應用確保便捷高效
與傳統的銀行信貸模式相比,“微粒貸”由于具備極強的互聯網技術優勢,在反應機制上具有明顯的速度優勢。“微粒貸”實現授信審批時間僅需2.4秒,資金到賬時間只有40秒,為用戶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體驗感。
“微粒貸”便捷體驗的背后,是基于創新IT技術和大數據風控體系的構建和應用。微眾銀行利用一整套開源技術,按分布式架構搭建技術平臺,是國內首個建成“去IOE”科技架構的銀行。系統架構的靈活性和高伸縮特性,從根本上確保了“微粒貸”的高頻性和便捷性。在風控方面,微眾銀行借助大股東騰訊獨特的網絡大數據管理與分析能力,實行“傳統銀行風控”與“互聯網風控”相結合,通過在數據源和評級方法上的創新,有效降低金融服務中的信用風險和欺詐風險,從而極大提升了信貸審核的效率。
與此同時,微眾銀行正在探索區塊鏈技術的實際應用,將用于微粒貸與同業合作之間的貸款的結算、清算。未來微粒貸合作銀行可以選擇將部分信息寫入到區塊鏈中,由微眾銀行提供統一標準的鏈上對賬服務與統一的操作視圖和交互接口,將更大程度將提高聯合貸款的清算對賬效率。
同業合作模式助創新高
2015年9月,“微粒貸”建立“同業合作”模式的聯貸平臺,聯合貸合作金融機構25家,以城商行為主,目前聯合貸款客戶的80%貸款資金由合作銀行發放。
在合作中,微粒貸不僅利用差異化定位,與傳統金融機構一起滿足小額信貸業務需求;亦利用自身海量互聯網大數據優勢,為合作銀行提供技術、風控幫助。“微粒貸”相關負責人表示,“微粒貸”更像是一個“連接平臺”,微眾銀行一直奉行無網點、輕人力、輕資產模式,承擔著將海量用戶的微小金融需求與傳統金融機構連接起來的任務,具體到貸款需求上,“微粒貸”的“同業合作”更好地為中小銀行提供了切入個人消費信貸的互聯網機遇。
日前召開的城商行年會上,銀監會副主席曹宇表示,“互聯網技術為城商行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銀監會支持城商行之間開展多種形式和更深層次的合作,抱團發展。IT技術和系統是城商行的短板,有必要搭建信息科技合作平臺,加強技術交流與共享,避免重復建設。“微眾銀行自成立之初便明確了”連接者“的戰略定位,依托與同業伙伴的合作,致力于服務普羅大眾和微小企業,廣泛連接各界資源,將持續構建一個基于”互聯網+思維的普惠金融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