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三縱三橫的含義;上海3縱3橫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于是城市便開始出現了;而城鎮的建設,反過來又促進了經濟社會的發展,兩者相輔相成。因此,城鎮的建設發展可以說是非常重要,它不僅可以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時還能加快經濟的發展,是現代人類生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為此,在我國十四五發展規劃中,規劃打造“三縱兩橫”城鎮帶,將全國主要城市納入其中,從而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展!
我國“三縱兩橫”城鎮帶的第一縱就是沿海城鎮帶。東部沿海地區憑借著臨海的區位優勢,成為我國最早實行改革開放的地區,在現代經濟發展中具有先發優勢,因此成為我國最先富起來的那一部分。而正是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工業化程度高,所以城鎮化率在全國也處于領先地位,是全國城鎮分布最密集的地區。
我國“三縱兩橫”城鎮帶的第一縱——沿海城鎮帶,將以沿海地區的城鎮為依托,以現代化工業為支撐,打造一條產城結合的高質量發展城鎮帶。沿海城鎮帶北起遼寧,南抵廣西,綿延數千里,沿線主要城市有大連、天津、青島(濟南)、上海(蘇州、南京等)、杭州、福州、廈門、深圳、香港、澳門、湛江和南寧等。
我國“三縱兩橫”城鎮帶的第二縱是京廣、京哈城鎮帶。改革開放之前,我國還是以內陸經濟為主,因此當時內陸有一條非常重要的工業帶,沿線分布眾多重要的工業城市,是我國城鎮和經濟的重要支撐力量。而這條重要的工業城市帶,就是我國規劃建設的“三縱兩橫”城鎮帶的第二縱——京廣、京哈城鎮帶,它北至東北三省,南抵粵港澳大灣區,沿線主要城市有哈爾濱、長春、沈陽、北京、石家莊、鄭州、武漢、長沙、廣州、深圳和港澳等城市。
我國三條縱向城鎮帶,第一條大部分位于東部沿海地區,第二條則包括了東北地區、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而這第三條縱向城鎮帶則位于我國西部地區。我國“三縱兩橫”城鎮帶的第三縱就是包昆城鎮帶。包昆城鎮北起內蒙古,經過寧夏、甘肅、重慶、四川、云南等地,沿線主要城市有呼和浩特、包頭、銀川、天水、成都(重慶)以及昆明等城市。包昆城鎮帶沿線有很多屬于資源型城市,目前正處于產業轉型升級中。
“經天緯地”,既然有縱向的城鎮帶,自然也有橫向的城鎮帶,因此我國除了三條縱向城鎮帶以外,還規劃了兩條橫向的城鎮帶,這其中的第一條橫向城鎮帶就是沿江城鎮帶。長江是我國的兩大母親河之一,數千年來孕育著無數的中華兒女,是中華文明的誕生地;今天的長江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糧倉和工業經濟在,在全國城鎮化布局和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沿江城鎮帶將以長江流域的沿江通道為依托,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前提,科技創新為驅動力,打造一條高質量發展的城鎮帶。沿江城鎮帶途經我國東部地區、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沿線主要城市有上海、蘇州、南京、武漢、重慶和成都等城市,連通了長江經濟帶的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對于促進國家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我國“三縱兩橫”城鎮帶中的最后一條城鎮就是陸橋城鎮帶。陸橋城鎮帶是繼沿江城鎮帶之后的第二條橫向城鎮帶,與沿江城鎮帶一北一南形成對稱。陸橋城鎮帶將以路橋通道為依托,以產業轉型升級為動力,加快沿線老工業城市的產業轉型升級和城鎮化發展,打造一條高質量發展的城鎮帶。陸橋城鎮帶東起東海,西至甘涼之地。連通了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途經長三角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和蘭西城市群,沿線主要城市有連云港、徐州、鄭州、洛陽、西安、蘭州和西寧等城市。
上面就是我國十四五規劃建設的“三縱兩橫”城鎮帶,它囊括了我國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以及東北地區的絕大部分主要城市,它通過沿線的主要城市以及部分地級市,將我國的16個國家級城市群連通了起來,有利于加強區域交流與合作,促進我國經濟均衡、協調發展!這其中的上海、深圳、武漢、鄭州、成都等城市均為兩條城鎮帶的交匯處,為其中重要的節點城市,將在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發揮出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