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迪a6l是前驅還是后驅;奧迪a6L是前驅還是后驅的
奧迪不造后驅車,并不是造不出來,而是因為奧迪的Quattro四驅實在是太“耀眼”了。
這就好比是:選秀的女團里面的C位,顏值、唱歌、跳舞,有可能都是頂尖,非常好,但結果她直接單飛了。
也不是說她就是在這個團隊里面混不下去、技能不夠或者是怎么樣。
奧迪現在是大眾旗下的品牌,想要造一臺后驅車分分鐘的事情。
平臺共享不是大眾最喜歡玩的嗎?就各種套娃。
比如說:奧迪A3和大眾高爾夫都是MQB平臺,大眾輝昂和奧迪A6L都是MLB平臺。
也就是說:奧迪想要造后驅車,用大眾現有的后驅平臺就可以了。
大眾的MSB平臺就是一個后驅平臺,帕拉梅拉、賓利,都是這個平臺出來的。
這個就好比:我是沒有錢買GTR,但是我可以讓我的爸爸給我買,沒準還能再送我一塊勞力士呢?大眾集團有錢!
另外,奧迪其實也是有過后驅車的。
比如說:奧迪R8的RWD版本其實用的就是后驅。還有奧迪早年的一些車型,奧迪920也用的是后驅。
這一老一舊的車型,也是同樣能夠證明:奧迪其實真的是有造后驅的技術的。
人家豪華車都是用后驅的,都是標配的,奧迪自己也是有實力的,為什么就是不造呢?
- 歷史因素決定了奧迪不造后驅車
首先就是面子。
其實汽車工業史上,是先有后輪驅動,再有前輪驅動的。
奧迪那個時候算是走在時代的前沿:“你們在做后驅的時候,我已經做出前驅了,好吧?”又降低成本,又增加空間,很有面子的一件事情。
時間是在1928年,奧迪被DKW公司收購了,老板拉斯姆森為了進軍廉價汽車市場,降低成本,就讓奧迪給搞出來前驅技術。
到了1932年,DKW也混不下去了,于是被薩克森州國有銀行接手了,成立了“汽車聯盟”。
那個時候,聯盟里面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分工的。
就好比:團隊里面,你負責跳舞,我負責唱歌,你負責說唱,這樣的是吧?
奧迪獨特的技術就是前驅,獨有,聯盟高管就讓奧迪專門負責生產中端的前驅車型,后驅的事情讓別的品牌去干去了。
好景不長,二戰一過,經濟蕭條,“汽車聯盟”輾轉多家之后,終于在60年代被大眾給買過去了。
由于奧迪有自己獨特的前驅優勢,同樣又受到了大眾的看重,也幫助大眾的產品全部都轉型成了前驅再加水冷的結構。
你看,也就這么回事情。
后驅是能做,但后驅誰也都會,但前驅不是誰都會,“我奧迪就是靠前驅吃飯的!”是這么回事情。
經過了幾十年的時間,奧迪也是一直兢兢業業地在做著自己的前驅車。
80年代的時候,奧迪把自己在賽車上用的四驅系統,也用在量產車上了。
取名字也是相當地粗暴,奧迪自己的四輪驅動Quattro系統,用在了奧迪的量產車上,這個技術叫什么?就叫“奧迪Quattro”,「哈哈」太好記。
它擁有比后驅更好的操控性能:“你后驅?我4個輪子都有好不好?”
操控性、行駛穩定性,都OK的。這就讓奧迪發現了一個新的技能,就是一個新的優勢所在了。
所以說,你看,奧迪低端就是用前驅,高端的直接就四驅的。“也不要跟我說后驅這個事情了,我四驅總比你后驅好!”也就一直延續到現在了。
- 差異化競爭反而更有優勢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奧迪一直堅持四驅車,也是為了與奔馳、寶馬這些老牌的后驅豪華車形成一個差異化競爭。
當初它做前驅,也不就是一個差異化競爭,讓自己存活下來的嗎?
《中國高新技術企業》期刊上面有論文,《制造企業差異化競爭戰略研究》上面講。
差異化競爭戰略,是可以給企業建立獨特的市場形象、品牌吸引力、產品的外觀特征、產品價格等等,反正就是可以讓自己在市場上有一個立足之地。
說人話就是:后驅豪華車,別的品牌已經做過了,再去拼呢,這個也意義不大。
不如說搞一點自己的產品,去和別人競爭,是不是?
就好像是:我現在這個節目,大家都是評車,畫面非常精美,天上去拍這個車,山邊上開的是什么車。
我們說車就是坐在面前,給大家兢兢業業地找資料、找論文,跟你講一些真正有用的干貨和內容。也是差異化競爭。
備胎小朋友也是不做后驅的這種感覺,是吧?從節目的角度來說。
- 沒必要造
對于現在的奧迪來說,也的確沒有必要再去造后驅車子了。
以前不少視頻也講過了:后驅車成本其實比前驅車高很多的。
奧迪作為前驅的發明者,低端走量產品用前驅,理所當然的;高端車上,Quattro四驅同樣也是理所當然的。
這就是一個品牌符號,就好像我們聽到備胎是說:“干貨!”沒有人說:“備胎有很多豪華車可以看。”兩回事,說不定以后會做節目。
《現代傳播》期刊有論文,《論品牌作為消費交流的符號》上面講。
獲得品牌符號,就代表這個產品在領域中是個佼佼者,其他大多數品牌還達不到這樣的程度。
人們說起奧迪就會想到Quattro四驅的,就好比大閘蟹:“「嗯」?陽澄湖之外,還有其他什么名字嗎?”
有肯定有,但是你第一反應有可能不太想得起來,對吧?
所以說:奧迪已經在它的角度成功了,不需要用后驅再來證明自己是個豪華車或者怎么樣了。
總而言之,奧迪一直都有造后驅的本事,也造過一些少量的后驅車。
但真正不造后驅車的原因是:不屑于造。
歷史有傳承:“四驅也很好,我的前驅是吃飯家伙,我何必造那個后驅?”就是這么個意思。
德國總理的座駕就是奧迪,更不能說是“奧迪不豪華”了,是不是?
德國很有意思的,它豪華車很多的,奔馳、寶馬、奧迪,其他的都有,是吧?為什么德國總理偏偏就要去坐奧迪呢?
奧迪的輝煌,和大眾的統管和接濟,是互相幫助?還是一方在占另外一方的便宜?
同樣平臺的奧迪和大眾,有的人說:“就是換了一個殼,靠牌子騙錢。”有的說:“就是不一樣,不要以為它……”到底是怎么回事?
技術、論文、實操案例,相關參考數據和歷史故事,都給你準備好了。
- 關鍵詞:大眾
有興趣的話,不妨關注一下「備胎說車」,回復關鍵詞「大眾」就可以了。
每天給你一段汽車實用小干貨,文字、音頻、視頻都有,挑自己喜歡的就可以了,「備胎說車」等你來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