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黃花之鄉”的美譽因唐家堡村而愈發響亮。陳震攝
人才賦能,撬動黃花產業
唐家堡村深知人才是鄉村發展的關鍵,將目光聚焦于致富能手、返鄉大學生和退伍軍人群體。通過精心選拔與培養,一批優秀人才為鄉村發展注入新鮮“血液”。這些新力量在黃花種植、民宿產業等領域迅速展現出強大的帶動作用。
在黃花種植技術推廣初期,部分村民因擔憂種植難度大、收益不穩定而持觀望態度。關鍵時刻,黨員們主動承擔示范種植任務,他們積極學習先進種植技術,并將經驗傳授給村民。從土壤改良到病蟲害防治,從灌溉管理到采摘技巧,讓村民們吃下“定心丸”,為鄉村發展帶來源源不斷的動力。
產業賦能,開啟村民增收“多元密碼”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唐家堡村將黃花產業作為聯農帶農的支柱產業,依托豐富資源推動產業升級。
黃花雖有幾百年種植歷史,但以往小農小戶的種植模式導致產量和質量較低。為此,唐家堡村與科研院校合作,搭建智慧農業監測系統。微氣象設備和物聯網傳感器實時精準采集氣象和土壤墑情數據,經智能數據中心分析處理后,推廣“三統一增”種植管理體系,有效確保了黃花種植質量。
在病蟲害防治方面,該村摒棄傳統依賴化學農藥的做法,采用綠色防控技術。太陽能殺蟲燈利用害蟲趨光性進行誘捕,釋放害蟲天敵實現生物防治,推廣生物農藥大幅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這些舉措既保障了黃花品質,又保護了生態環境,讓黃花成為綠色健康的代表,解鎖了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密碼。
為實現黃花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村里引導村民進行土地流轉。目前,全村黃花種植面積達4000畝,其中合作社和大戶流轉2500畝,村民自種1500畝。村內擁有大型黃花加工企業1家、中小型加工戶3戶。村民主要負責采摘工作,鮮黃花直接送至加工廠,既減輕勞動強度,又提高了標準化生產水平,增強了市場競爭力。同時,企業優先吸納村里勞動力就業,讓村民實現土地流轉收入與打工收入的雙重增收,開啟了村民增收的多元渠道。
為進一步提高黃花產業經濟效益,村里延伸產業鏈條,發展黃花精深加工。實施的黃花醬和黃花啤酒項目迅速成為黃花深加工領域的暢銷品,有力帶動了唐家堡及周邊黃花產業發展。在品牌建設上,村里注重宣傳“唐家堡黃花”品牌,通過參加農產品展銷會、開展電商直播等活動加大推廣力度。如今,“唐家堡黃花”已成為市場知名品牌,產品暢銷全國。
除黃花產業外,唐家堡村采用“村集體+企業”模式建起加工坊,經營黃花非遺手工產品,有效幫扶村民就近就業。同時,充分利用閑置房屋和土地發展鄉村旅游、民宿產業,進一步拓寬村民增收渠道。
文旅融合,打造鄉村旅游“新名片”
唐家堡村依托火山群地質公園、黃花基地等獨特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
2018年,唐家堡村建設以黃花為主題的黃花公園,黃花盛開期景色蔚為壯觀,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賞。2021年實施水美鄉村項目恢復水系,建設云朵水岸和戲水設施,為游客增添了休閑娛樂好去處。2023年忘憂小鎮建成,融合黃花文化元素,打造集餐飲、住宿、購物、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街區。
此后,村里建設音樂公路,為游客帶來獨特體驗;村南共享營地“小小森林”投入使用,提供露營、燒烤、戶外拓展等多樣化服務。今年,村里對忘憂小鎮進行升級改造,設置互動性游樂項目,并借助千萬工程對村莊主干道進行提質提升,建設停車場、口袋公園等基礎設施,全面提升游客鄉村體驗感。
為吸引更多游客,唐家堡村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旅游活動。每年黃花盛開季節舉辦黃花文化節,開展黃花采摘體驗、黃花美食大賽、文藝演出等活動,讓游客感受黃花文化魅力。還定期舉辦民俗文化活動,如傳統手工藝展示、民間藝術表演等,讓游客領略濃郁鄉土文化氛圍。如今,唐家堡村已成為周邊熱門旅游目的地,年接待游客量達20萬人次。
如今,唐家堡村在產業發展、基層治理、文旅融合等方面已取得顯著成效。村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生活質量明顯改善,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唐家堡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威告訴記者,2024年,全村人均收入達2200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60萬元。村里先后榮獲大同市黃花產業發展先進集體、大同市云州區先進基層黨組織等多個榮譽稱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