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焦點新聞—永康新聞頭條
視頻加載中...
“揭榜掛帥”這個詞兒經常出現在評書里,就是一種招賢納士的方法。現在,很多地方為了提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也開始了“揭榜掛帥”,或者叫“科技懸賞制”,就是把需要的關鍵核心技術項目張出榜來,英雄不論出處,誰有本事誰就揭榜。“十四五”規劃綱要也明確提出: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改革重大科技項目立項和組織管理方式,實行“揭榜掛帥”等制度。
在科技領域
推行揭榜掛帥的好處在哪里?
對于解決關鍵性技術難題能起到什么作用?
具體操作起來又會碰到一些什么問題?
一起來看看浙江金華的做法↓↓↓
今年年初,在金華永康市新多集團的生產車間里,企業向浙江理工大學武傳宇教授的科研團隊,兌付了最后一筆300萬元的獎金。加上此前的700萬,企業共為科研團隊提供的改造升級技術服務付出了1000萬的獎金。
是什么樣的難題讓企業愿意花費1000萬元來解決呢?
門、鎖及相關產業是金華永康的主導產業之一,年產值近180億元,其中金屬門每年生產總量超過4400萬套,占到了全國的75%。然而在當地,金屬門制造屬于非常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
以新多集團為例,企業共有6條金屬門鈑金生產線,需要100多名工人,每條生產線13道工序,這樣重達五六十斤的金屬門門板,在每道工序之間,都需要工人徒手搬移。不僅如此,人工鈑金生產的金屬門門板,尺寸大多憑工人的經驗判斷,稍有偏差就會導致報廢。長時間精力高度集中的重體力勞動,加上車間環境嘈雜、高溫悶熱,這個工作,讓很多年輕人望而卻步。
勞動密集、強度大、對技術水平要求高,眾多因素制約著能從事相應生產的工人數量,也制約著企業生產的產量和質量。而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招工越來越難,甚至不久的將來,企業會面臨無人可用。
作為當地龍頭企業之一,新多集團面臨的問題,也是當地整個門行業的“痛點”和“難點”問題。節省人工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機器代人,以工業機器人全面取代人工。為此一些企業也進行了嘗試,然而實地調研后,新多集團發現這一方案,并不實用。
新多集團發現,目前行業可用的機械手受運行速度的制約,預計每天產能是1000套金屬門,遠遠低于目前每天3000套的產能。同時,柔性化程度不高,只能生產單一尺寸的門板,不能適應企業多種尺寸,特別是眾多定制化的門板生產要求。沒有現成解決方案可以借鑒,新多自身的研發能力也有限。
企業發展遇到技術瓶頸,而在與新多合作之前,此次改造升級的項目技術提供方—浙江理工大學武傳宇團隊,也面臨著“手握科研成果卻無用武之地”困境。這個團隊擁有的農業機械、工業自動化、先進制造裝備等專利成果200多項,然而因為大部分局限于實驗室和理論,與產業及生產過程結合并沒有那么緊密。
事實上,在金華被“卡脖子”問題“卡”住的不僅僅是門鎖和門行業。金華市作為浙江省的中小城市,有市場主體123萬家,其中98%為民營企業。傳統制造業占了金華近70%的工業比重,但大部分企業所處的產業鏈層次偏低,生產受到一個個“技術難題”的瓶頸制約。一個個難題“卡”住了企業的脖子,也“堵”住了經濟的發展,成為企業轉型升級和地方經濟發展必須要邁過去的坎兒。
轉型升級,表面上看是技術和科技攻關問題,但背后卻是人才支撐。當地許多企業都想招來高技術人才,但對于金華這樣的三線城市來說,想招人留人卻面臨著很多實際問題的制約。
企業“卡脖子”技術難題如何突破?科技成果如何高效轉化?優秀人才如何為我所用?看似簡單的三個問題,實際上是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以及人才招引體制的核心所在。
“十四五”規劃中提出改革重大科技項目立項和組織管理方式,實行“揭榜掛帥”等制度。而在此前,金華市針對生產實際中面臨的難點痛點問題,也在以“揭榜掛帥”的思路進行探索。把制約當地多個主要行業發展的“卡脖子”技術難題匯總,以 “榜單”形式公布,誰有本事誰揭榜。
金華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金華市委人才辦常務副主任陸品能說:“不求所有,只求所用,也就是說,用他的最強大腦來解決好金華發展的企業難題,這是我們最看重的引才邏輯。”
2020年5月15日,金華市舉辦了首場“揭榜掛帥”需求發布會,發布了首批66家企業的100個技術難題,內容涵蓋了新能源汽車及配件、電動工具、智能家居等金華市制造業八大細分行業,榜額從100萬元到2000萬元不等,榜單同時被發布到網上。
前面提到的新多集團,也發布了“柔性智能自動化鈑金件生產線改造”的榜單,榜額1000萬元。讓企業沒想到的是,榜單發布不久,浙江理工大學武傳宇教授團隊就找上了門。經過對接,武傳宇教授團隊正式揭榜,并派出3名骨干教師和5名研究生,常駐在企業研究工藝流程、尋找解決辦法。
改造的同時,必須保證原有的生產效率,是企業的第一需求,這是此前實驗室科研并沒有多加考慮的因素。基于現實,科研團隊及時調整解決方案。
勞動強度大、占用工人多、人工檢測有誤差等等,針對一個個問題,企業與科研團隊一起在車間研發、實踐,有問題再改、再做。
經過半年多的改造,“柔性智能自動化鈑金件生產線”在新多集團正式投產試運行。這個柔性自動化設計,用工業輸送系統,把所有工序通過數控系統連接在一起,工人只需控制電腦,無需重體力勞動,在產能不變的情況下,整個車間的人工由原來的100多人減少至4人。同時,新的“柔性生產線”還可以適用于不同尺寸金屬門的生產,可以滿足企業百分之八十的定制需求。最重要的是,科研團隊還攻克了金屬門板快速測量的關鍵技術,每張門板的測量只需要0.2秒就可以自動完成。
受益的不僅僅是企業。在這次改造中,團隊原有的“機構設計與生產線控制”方面的多項專利技術得到了充分使用。團隊還形成了9件發明專利、3件實用新型專利,撰寫學術論文3篇,其中SCI收錄學術論文1篇。
事實上,通過“揭榜掛帥”問題得到解決的,不僅僅是新多集團。
從2020年5月到11月,金華市累計發布了4批475項企業技術難題榜單,榜額超13.5億元,吸引了42家高校院所的123個團隊前來“揭榜”。目前,已經攻克難題27項,先后兌現榜額8211萬元,為企業節約成本超過10億元。此外還有129項、榜額3億元的技術難題已經簽約,正在進行攻關。
揭榜掛帥,不僅讓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對接更加精準,讓科研成果和應用技術有了用武之地,也為當地產業發展“軟性”引進了人才。
來自上海第二工業大學的楊敬輝團隊,在幫助當地這家壓力容器企業解決了技術難題之后,2020年11月底,與當地簽署協議,共建了智能制造產業研究院。
“揭榜掛帥”作為新生事物,金華下了一步先手棋。從金華的實踐中就可以看到,通過對重點項目攻關實行“揭榜掛帥”,是對項目立項和組織方式的一種改革,也打通了創新鏈和產業鏈,科研人員有了用武之地,企業解決了技術難題,產業也得以轉型升級。“揭榜掛帥”制度作為頂層設計,也可以說是創新驅動方面用人機制的一次“思想解放”。它打破“論資排輩”之類的思想束縛,一方面讓不想干、不能干、不好好干的人靠邊站;另一方面,讓想干事、能干事、真干事的人都有機會參與到項目需求的競爭,把真正能夠解決問題的帥才和團隊遴選出來。我們要建設科技強國,要解決卡脖子的技術難題,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就需要這樣的創新機制。當然,在張榜、揭榜的過程中,從選擇項目到選擇人才,到評價成果,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學的標準和客觀的考核機制。
制片人丨劉雪松 黃潔
編輯丨牛彥敏 楊軍威
攝像丨劉浪
責編丨劉小萍 馬汝濤
剪輯丨鄭昱 張文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