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報窺探行業冷暖:轉型背景下保險股價值待重估
新華網北京11月4日電(記者高暢)滬深兩市三季報披露落下帷幕。今年前三季度,2944家A股上市公司實現凈利潤合計為20708.91億元,同比增長2.93%;其中1921家公司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占比為65%。受低利率市場和“資產荒”的影響,四大上市險企業績與去年同期相比略顯黯淡,而整個保險業也已行至“十字路口”。
上市險企轉型之困
數據顯示,四大上市險企今年前三季度合計凈利潤為836.51億元,同比下降20.93%。除中國平安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7.1%外,中國人壽、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分別同比下降60%、41.3%、44.6%。
險企的利潤模式呈現“雙輪驅動”,“保費收入+投資收益”是其業績上漲的動力。在低利率市場、資本市場劇烈波動時,保費收入往往可以抵消一部分投資收益下滑帶來的影響。
從投資收益來看,四家險企均為虧損,其中新華保險虧損最多,為-36.95%,而從保費收入來看,新華保險也是唯一一家保費下降的上市險企。
曾名列中國壽險三甲的新華保險,在經歷業績變臉、人事更迭的轉型陣痛期后,規模排名已經大不如前,并被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評為B級機構。在如此焦灼的轉型期,公司新掌門人萬峰曾公開表示,“未來既要防范現金流風險,也要避免利差損風險,減少躉繳業務,加大期繳業務,原則上不再開發定價高的產品,降低投資壓力,加大保障型產品的銷售力度。”
四家險企綜合來看,中國平安雖以保險為主,但是通過多元化業務拓展,將一部分用戶通過互聯網金融共享,業績仍保持增長。而其他三家在凈利下滑的原因中,均提到了“受投資收益下降及傳統險準備金折現率假設更新的影響”。傳統險的準備金折現率為750日移動平均的國債到期收益率曲線加上不超過150BP的折現率,若降低,則保險公司需要計提準備金,從而影響利潤。也就是說,哪家傳統險業務占比較高,則受到的影響就更大。
有分析指出,險企收益下降很大一部分是受權益類投資的影響,不過這也跟2015年的大牛市有關,導致去年整體收益增幅太大,反觀今年反而覺得是下降了,其實整體收益還是在正常范圍內,也是可以理解的。
保險股價值待重估
在低利率市場及資產荒的沖擊下,對人身保險業將是一次嚴峻的考驗,險企面臨“十字路口”。保監會副主席黃洪要求,保險公司要主動對資產負債進行匹配管理,促進資產端和負債端的良性互動和動態平衡,實現投保人的資產安全和保值增值。不僅要確保資產端的收益性、安全性、流動性,而且要降低負債端成本,建立完善的風險監測和預警體系。
華泰證券研報認為,低利率環境下,負債管理能力、投資資源和配置能力是險企的核心競爭力。從上市險企三季報數據可見,該行業分化進一步加劇:大型險企持續專注負債管理,投資收益有所回升,助推業績回暖;而轉型險企受投資回報下降和監管政策要求萬能險規模收縮,傳統險結構調整增速放緩,現金流和利潤持續承壓。
平安證券認為,2016年初至今,保險公司保費出現較大增長,但是呈現出增速逐月下降的趨勢。由于股市和債市的波動增加,2016年保險業投資收益面臨較大壓力。由于保費相對投資具有滯后性,預計2017年保險業保費增速可能呈現下降的趨勢。
截至11月3日,保險股平均市盈率為18.1倍,處于較低水平,而且今年以來上市險企股價也經歷了不小的調整。wind數據顯示,四大險企從年初至今僅中國太保小幅上漲7.19%,其余三只均有不同程度下跌,中國平安跌幅為1.23%,中國人壽跌幅為20.72%,新華保險跌幅為17.49%。
國信證券分析稱,市場對于保險股存在價值重估需求,價值創造能力成為優劣考量的核心指標。目前中國太保、中國平安、中國人壽、新華保險對應P/EV估值,A股分別為:1.10、0.98、0.94、1.08;港股估值分別為:0.98、1.03、0.81、0.79,整體估值不貴,具備核心競爭力的標的依然具備吸引力。非銀板塊是少數能夠激活人氣、帶動市場上漲的板塊,原因是四季度“吃飯行情”的預期使然。
WIND數據顯示,2012至2015年四季度保險指數全部收漲,分別為11.83%、12.67%、81.77%和22.70%,對應上證指數分別為8.77%、-2.7%、36.84%和15.93%。
截至三季度末,“國家隊”代表證金公司微幅增持三家險企,持有中國人壽的股份比例由今年上半年末的2.03%增至三季度末的2.09%,持股數量為5.92億股;持有中國平安的股份比例由4.02%增至4.05%,持股數量為7.4億股;持有新華保險的股份比例由2.79%增至2.86%,持股數量為0.9億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