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1921,電視劇1921年在線觀看
作為建黨100周年的獻禮大片,陣容豪華的《1921》,為了滿足大家迫切的觀影需求,提前開啟了全國范圍的點映活動,于是我第一時間買票先睹為快。總的來說,電影還是帶給我不少驚喜,要說個人印象最深刻的角色,當屬陳坤飾演的陳獨秀。
說起陳獨秀,很多朋友自然想到的就是最近大火的于和偉版。在電視劇《覺醒年代》里,于和偉用收放自如的功力演出了陳獨秀那種新銳思想者的嬉笑怒罵和指點江山,也用很多篇幅去勾勒這個角色富有人情味的一面。
巧的是,《1921》的時間線剛好承接了《覺醒年代》的結局,《覺醒年代》最后,是陳獨秀被抓,然后準備去上海,而電影《1921》中,陳獨秀也是從被抓之后登場。
詮釋陳獨秀這樣的傳奇人物,形似是最淺層的東西,精準復刻出這位大革命家的精氣神才是核心要求。
《1921》是部群像戲,像陳獨秀這么重要的角色,也不過10分鐘左右的戲份,但是陳坤無論從動作、神情還是臺詞方面都表現完美,把這個角色刻畫得讓人過目不忘。
監獄的大門緩緩拉開,陳獨秀堅定又不甘的眼神逐漸向我們靠近。電影一開場,陳坤飾演的陳獨秀便將觀眾拉回到那個動蕩又破敗的年代。
入獄后的陳獨秀,這時候的心態已經和從前大不一樣了,和來探望他的李大釗探討應對之策時,一句“軍閥要我死,我要中國生!”,大革命家的激情和一覽無余。
當出獄后看到很多同志冒雨前來迎接他,陳獨秀內心的澎湃和對革命事業的憧憬浮現在臉上,令人十分觸動,這是作為一名革命家,對革命前景充滿希望和自信。
在上海與青年毛澤東見面時,奉上《宣言》翻譯本,讓觀眾感受到了他堅定的立場和對所選擇道路的之心。
還有最后第三次入獄時的那一聲怒吼,很燃很震撼!這是作為一名革命家的怒吼,國家命運危在旦夕,革命事業的推動卻是如此艱難,憋屈和不甘卻只能借此發泄。
上網看到有些評論說,陳坤的表演似乎有些太猛了,尤其最后的怒吼,并不符合大家心中固有的陳獨秀形象,這里有些朋友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了。
翻翻歷史,就會發現,陳坤這么演陳獨秀都是有跡可循,有料可查的。
比如這篇《陳獨秀的火氣、骨氣和運氣》中,就生動描述了1920到1930這十年間的陳獨秀是一位脾氣火爆,性格直率的“非典型文人”。
實際上,1921年之前的陳獨秀主要是以筆為武器,以一個學者的身份通過文化教育曲線救國;1921年之后他轉身投入政治斗爭,甚至親自參與游行和領導,所以《1921》中的陳獨秀已經完全是個革命者,他膽大無畏,固執到甚至有些偏激。所以不難看出,陳坤應該是認真揣摩了陳獨秀前后心態的變化,為我們呈現一個激情革命家應有的狀態。
影片深度還原了1921年成立前后的背景故事,因為當時13位“一大代表”平均年齡只有28歲,所以他們的奮斗都帶有一種年輕人的拼勁和澎湃的青春激情。
而那一年,陳獨秀已經42歲,身處嚴酷的斗爭環境,但是他心中對革命的激情不減反增。那一年,他也沒有親自參加“一大”,但是沒有人會否認他在其中的領導地位和發揮的重要作用。
因此陳坤版的陳獨秀不是瀟灑、溫文爾雅,而是更具革命家的那種感染力和煽動性,甚至還會顯得有點神經質,所以陳坤的表演沒毛病。
當然,在1921年之后,真實的陳獨秀更像陳坤所塑造的角色那樣,一直保持著戰斗激情,片尾的再度入獄其實是基本操作,因為他一生五次被捕八次被緝,永遠在進行著革命的征程。
骨子里的瘋狂,對革命事業的執著,所以,陳坤在《1921》中的表演,是1921階段,歷史的真實版本啊。